日前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二季度例會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與可持續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這點明了當前的兩項工作重點:以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助力實體經濟渡過眼下難關,以深化中長期改革推動經濟結構優化與可持續發展。
目前,國內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經濟出現邊際改善。但鑒于國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我們仍需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外貿、制造業、聚集性消費等行業與企業發展仍面臨困難。值此特殊時期,短期紓困實體經濟和長期結構性改革這兩項工作同樣重要,不可偏廢。我們既要著力用中短期金融逆周期政策為實體經濟紓困,又要注意把握政策的度,不留“后遺癥”,不影響長期改革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對此,我們可以從本次例會的部署中看出政策的長遠考慮與深意。
首先,支持實體經濟恢復是當下要務。具體到貨幣政策來說,就是要通過綜合運用各類貨幣政策工具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精準滴灌薄弱環節,從而紓困、馳援企業。央行在這方面已做出了充分且多樣的安排。會議提出,要繼續用好1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落實好新創設的直達實體工具,支持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和發放信用貸款。上述工具的良好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在短期紓困的同時,央行也注意把握好政策力度,避免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我們看到,無論是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還是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都強調普惠性、直達性,強調精準滴灌。這就有效提升了政策針對性,避免了大水漫灌,有助于規避“政策后遺癥”與流動性泛濫風險。會議指出,要堅持總量政策適度。這就是說,我們將積極、有力幫助實體經濟渡過難關,但不會搞無限量的強刺激。這有利于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也為結構優化與長期改革留出了政策空間。
其次,深化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我們長遠不變的目標。為此,眼下我們不能打光“政策彈藥”,要為改革留下充足的施展空間和足夠多的政策工具。經濟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實體企業則需要得到充足的資金支持。就金融業來說,要努力推動企業融資可得性提升、融資成本降低,長久之計始終在于改革。因而會議提出,要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信用貸款、制造業貸款比重。
同時,更優的金融體系對于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非凡,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須臾不可放松。會議提出,要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一個層次豐富、功能健全的現代金融體系,能夠給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總之,無論當下形勢多么復雜特殊,我們必須堅持短期紓困與長期改革“兩條腿走路”,在保證短期政策力度的同時不打光“彈藥”,為改革留足空間,這是我們應該有的政策定力。藉此,我們將能夠推動供給體系、需求體系和金融體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進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