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各大網絡媒體的熱門話題就是“地攤經濟”的復蘇,微信朋友圈里人人都在感嘆「人間煙火」的回歸。
中國有9億勞動力,就業是民生最大的問題。馬路邊的營生,讓底層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新出路。
但是除了流動商販,建筑行業的復蘇也該被重視。建筑行業具有勞動密集型的特點,一直是我國吸納就業的重要行業。
土木工程畢業生,總會面臨兩難的抉擇,是否要選擇建筑行業入職?多年的工程從業人士,不僅自己謀劃轉行,還規勸年輕人不要踏入建筑行業。特別是人到中年,總是面臨家庭壓力,知識老化跟不上變化,轉行換工作又下不了勇氣。
“建筑行業衰敗,轉行才有出路”的言論近年來甚囂塵上。難道建筑行業真的趨于飽和,呈衰敗狀態嗎?建筑人員真的就毫無發展之地嗎?
一、建筑行業下行?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建筑行業總產值的累計值達到了35916.59億元,其中建筑工程產值累計值為31379.79億元,占比87.37%;安裝工程產值累計值為3263.02億元,占比9.08%;其他產值累計值為1273.78億元,占比3.55%。
在2020年第一季度,建筑行業表現弱于往年同期,產值縮水。但是當時處于疫情防控時期,各地建筑工程工作無法按期開展。隨著后續國內疫情得到進一步控制,各地建筑業逐步復工,整體情況或有所好轉。
另外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發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下要點:
1、財政赤字積極擴張。2020年目標財政赤字率3.6%以上,同比增加0.8%,財政赤字水平3.76萬億元,較去年增加1萬億元;并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以上2萬億元增量全部轉移給地方,主要用于“六保”、減稅降費、擴大消費和投資等。
2、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擬安排地方專項債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并提高專項債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
3、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
4、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繼續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發展海洋經濟等。
要點解析
綜上得出,一直以來基建作為國內經濟重要部分,在疫情之下,國家并未放松基建行業的發展。
老社區的改造,新基建的提出,將會繼續發揮“建筑紅利”,形成“老基建復蘇、新基建加力”。
另外區域性的發展戰略,將會帶動一波基礎建設發展,進而拉動內需。
二、建筑行業何去何從?
黑天鵝事件——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加劇了經濟下行的不穩定性。建筑行業未來何去何從?其實第一部分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就點明了建筑業未來的發展走向。
bim+裝配式迎來利好
裝配式建筑具有模塊化、定制化、高效化、綠色化特點。BIM具有強大的可視化和數字化表達能力,并且可模擬,可出圖,其中還包含豐富的空間信息數據。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情況下,bim和裝配式技術打破質疑,展現了中國基建的實力。在國家倡議“新基建”的背景下,建筑行業也需要向信息化、技術化、數據化發展。
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未來,信息化技術將會滲入各行各業。智慧消防工程師就是近年來開始邁向智慧化,引入數據技術,實時的監控、監測,配套的消防產品,大大降低火災發生幾率。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5G、區塊鏈以及BIM等底層技術的日趨成熟,將加速建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城市建設工程項目的改造
近兩年隨著“房住不炒”政策的落實,建筑市場格局從新建時代逐步過渡到后建筑時代,即以既有建筑改造為主,簡稱舊改。前面就提到今年將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
區域發展+補充短板
推行區域發展,區域基建項目需要不斷的加強建設。交通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關鍵所在,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機場等,均有著較大的市場需求;水務環保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保障。對于建筑企業而言,交通、水務環保、市政等領域或在2020年有著較多機會。
另外,疫情期間,能夠看到我國醫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短板。在健康中國的政策背景下,醫療工程改革也將會是重點關注部分。并且,城市封鎖之下,也看到了物流行業對我國城市運轉起到的重要作用,未來物流設施的建設也是重中之重。
從政府工作報告中足見建筑業的大好前景,然而,對于建筑企業來說,無論是“新基建”或是“老基建”,要在市場上搶得先機,首先要提升企業自身的技術和藝術水平,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業務創新,尋求引領和創造新的需求,提升企業核心能力,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取得先機。
這就對建筑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建筑從業人員職業規劃
高速發展的時代,跟不上節奏就容易被滯后。建筑行業改革發展,建筑從業人員也要緊跟步伐,才能擺脫職業瓶頸。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支持技術技能人才憑技能提升待遇,鼓勵企業職務職級晉升和工資分配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
大浪淘沙,前仆后繼的優質人才,如何讓自己年輕不怕被比較,中年不怕滯銷?成為獲得執業資格的專業人員,或者提升職業技能、提高專業能力,方能在時代滾滾大潮中,不被“后浪”淹沒。
對于建筑從業人員來說,考證無疑是一條顯而易見的出路。
2014年以來,針對原有職業資格設置缺乏法律法規依據、過多過濫等問題,國務院分七批取消了434項職業資格、占總數的70%以上。
“吹盡狂沙始到金”,讓我們看看建筑行業還有哪些證值得考。
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
這兩本證書,可以說是建筑從業人員的重點關注,有了它職業進階之路會走的更順利一些。畢業四年,報考一級建造師。畢業兩年的話可以準備報考二級建造師考試。另外第二部分有提及:公路、水務環保、市政等領域或在2020年有著較多機會,大家考試可以嘗試選擇這一專業。
消防工程師&智慧消防工程師
消防工程師證書難度很高,近年來通過率低。但是火災事故作為我國重點關注的部分,對市場需求量大,含金量高。并且消防報考目前不限專業哦。另外智慧化的發展,衍生出智慧消防工程師新職業,大家也可以著手規劃一下。
bim+裝配式
第二部分就提及了,bim+裝配式將引來高峰。信息化時代,國家政策和各地方都在推進bim技術的發展,緊跟發展趨勢,提升自我優勢。
監理工程師
監理工程師證書是從事監理工作的必備證書,已作為準入類資格類別考試進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監理工程師的報考條件相比一般建筑類從業證書門檻更高,證書也就更有價值。
環境設計師(初級、中級、高級、特級)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行業和設計師,依據2019年12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由相關社會組織或用人單位按標準依規范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評價、頒發證書。”要求,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對環境設計從業人員專業能力認證體系進行了全面優化和完善。優化升級后的環境設計專業能力認證以規范、引領和提高現階段環境設計從業人員所需專業能力和要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就業技能為核心,符合現階段我國培訓、鑒定和就業工作的實際需要。
相關閱讀: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環境設計專業能力認證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