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勢一周大事
人民日報:用互利共贏解開中美經貿“心結”
中美之間如果真的開打貿易戰,受傷的無疑將是兩國經濟利益以及整個國際貿易和經濟全球化進程。透過前期的角力,美方不僅看到了一個強大中國的十足底氣,也明白了通過施壓不可能撈到半點好處,平等協商才是中美經貿問題的唯一正解。恰恰是這樣的認識,促使美方主動約請來華,通過對話磋商解決雙邊經貿問題,愿意回到談判桌前解開“心結”。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506/120521.html
李克強闡釋為何要再推出這7項減稅措施
2013年以來,國務院不僅多次針對小微企業“定向減稅”,同時不斷擴大享受政策的“小微企業”范圍,將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從3萬元、6萬元逐步提高到50萬元。4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決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將這一上限提高到100萬元。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502/120449.html
好消息!5月1日起這些稅收政策將利好你我的“錢包”
具體來看,我國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并在一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征收率計稅的優惠。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502/120450.html
資管新規落地: 非標認定更嚴格 凈值管理略放松
對于落地的新規與此前征求意見稿的修改情況,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在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方面,《意見》明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核心要素,提出期限匹配、限額管理等監管措施,引導商業銀行有序壓縮非標存量規模。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502/120461.html
資管新規落地 金融行業如何迎接“新格局”
《資管新規》規定,資產管理產品的投資者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于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資者不得使用貸款、發行債券等籌集的非自有資金投資資產管理產品。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502/120462.html
人民日報:中國擴大開放 不會因外部挑戰而打亂節奏
制造業開放走向全方位。4月17日,國家發改委亮出汽車等制造業對外開放時間表,明確了通過5年過渡期取消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船舶、飛機制造行業的限制將在年內取消。海關總署也在近期表示,今年會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502/120464.html
中美將就經貿問題舉行磋商 代表團含多位重量級人物
關于中方對此次磋商的期待以及此次能否取得突破,華春瑩說,我們已多次表明中方對中美經貿關系問題的看法。中美作為世界第二和第一大經濟體,通過平等磋商妥善解決經貿關系中的問題,維護中美經貿關系穩定大局,無疑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經濟穩定增長。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503/120474.html
20個省份一季度經濟增速放緩的背后:高質量發展成主基調
而全國增速排名前兩位的貴州和西藏,均處在西部地區。兩個省份保持了多年的兩位數增長,一季度分別為10.1%與10%,比全國平均增速分別高出3.3個和3.2個百分點。而去年同期,它們也同樣保持了增速領先全國2個百分點以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