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勢一周大事
PPP市場現十大亂象 強監管糾偏糾錯規范發展
有的公共物品政府沒能力獨立提供,又鑒于公益性不能完全由市場來提供,于是便有了PPP模式。就其淵源來講,PPP在我國并不是新鮮事物。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就開始在基礎設施領域探索使用建設-經營-轉讓(BOT)等模式。但PPP模式始終未能在國內真正發展起來,究其原因,關鍵在于法律法規缺位、制度建設滯后、信用環境不完善。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423/120254.html
人民日報海外版談雄安:當今世界還沒這樣一座新城
在歷史維度上,以雄渾氣魄籌謀千年大計。以千年維度縱覽中國大歷史,可以看到,落子雄安,首先有利于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進而將帶動整個京津冀、環渤海區域呈現面狀發展,再接著輻射東西南北,促進中國空間格局出現歷史性轉變,從而可以擘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之后的未來千年宏圖。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423/120261.html
史無前例 政治局會議同提五大市場(附解讀)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對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進行部署。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成功舉辦,我國宣布擴大開放新的重大舉措。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釋放深化改革開放強烈信號。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424/120288.html
降準啟動:業內稱2018年流動性較2017年整體改善
短期來看,隨著稅期結束、降準在即,以及月末財政支出增加,資金面壓力有望得到一定緩解。考慮到調結構和擴大內需等高質量發展需要,央行有可能對流動性采取更為精細化的管理,優化流動性結構,同時通過引導存款利率上行、貨幣市場利率下行的方式逐步實現雙軌制利率并軌,年內市場流動性在總量和結構層面均有望好于去年。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425/120317.html
專家解讀政治局會議:很可能意味著房價下跌有底線
回看近兩年的房地產市場,在一輪又一輪調控政策高壓下,投資投機性需求已被明顯抑制,房價也從此前的瘋狂上漲逐步回歸理性,同時,房屋的居住屬性越發明顯。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房地產行業仍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點領域。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425/120318.html
2018年一季度建筑業總產值38692億元,同比增長13.2%
2018年1-3月,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13%,增速比1-2月份回落3.1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0.1%,增速回落2.8個百分點;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3.4%,增速回落2.2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8.9%,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鐵路運輸業投資下降5.1%,1-2月份為增長3.4%。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426/120358.html
國務院再減稅600億 降低創業創新成本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7條措施當中,很多都是鼓勵企業加大研發、進行自主創新的,政策力度也比較大。這些政策密集出臺,有利于促使我國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提高技術水平,盡早獲得技術上的自主權。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何代欣也向記者表示,此次推出的減稅措施靶向性很強,對企業成本、利潤計算方式等都有所涉及。
http://www.w9nmc.cn/html/ds/20180426/120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