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政策措施
(一)加強支撐體系建設
整合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多方資源,積極開展標準的制修訂、評估、試點、驗證、宣貫和推廣應用工作,積極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加強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建設,按照自愿性認證和強制性認證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健全重點領域產品認證制度和市場采信機制。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企業質量信用動態評價、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推行企業產品標準、質量、安全自我聲明和監督制度,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和行業自律。
(二)優化完善激勵政策
充分利用現有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重點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創新資金使用方式,積極運用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投資基金等產業投資基金,扶植創新發展的骨干企業和產業聯盟,推進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項目。完善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的鼓勵政策,健全研制、使用單位在產品創新、增值服務和示范應用等環節的激勵約束機制。
(三)強化金融政策扶持
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的優勢,利用貸款貼息、擔保等方式,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行動計劃實施的信貸支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支持重點領域制造業企業產融結合,開展產品融資租賃業務,推進租賃資產證券化試點。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對符合條件的行動計劃實施企業在發行股票、企業債券、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以及吸收私募股權投資等方面給予支持。
(四)加大國際合作力度
落實“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動建立國際對話交流平臺,構建國際合作長效機制。圍繞標準制定、認證認可、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等,組織開展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加大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力度,統籌利用產業基金、政策性貸款等資金渠道,鼓勵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加強技術合作,并購海外高水平研發機構和優質企業,推動全球領先企業與國內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資合作。發揮各類引智工程的作用,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
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行動計劃以3年為一個周期滾動實施,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環境條件變化,動態調整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為確保行動計劃順利實施、有序推進,將逐一制定出臺各重點領域突破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