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9月,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取消一批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國發〔2017〕46號),取消工程咨詢單位資格認定行政許可。數月以來業內一直密切關注工程咨詢行業將采取何種新樣態。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后,發改委日前在官網正式發布了《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2017年第9號令(以下簡稱《辦法》)。
1. 作為資質的替代,《辦法》要求對工程咨詢單位實行告知性備案管理。
2. 在《辦法》第九條規定,工程咨詢單位訂立服務合同和開展相應的咨詢業務,應當與備案的專業和服務范圍一致。在實際操作時,備案的企業信息直接對具體市場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同時這又是一項企業自覺的行為。如此,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 《辦法》提出對工程咨詢單位實行資信等級評價,以一定時期內的合同業績、守法信用記錄和專業技術力量為主要指標。資信評價等級分為甲級和乙級兩個級別由國家發改委和省級發改委兩級管理。
4.《辦法》強調,資信評價等級屬于行業自律性質,僅作為委托咨詢業務的參考。不設置數量限制、不設從業限制、不設執業限制。
5. 按照《辦法》要求,國家和省級發改委、中國工程咨詢協會將對工程咨詢單位和咨詢工程師開展抽查,并及時公布結果。同時還將對工程咨詢行業組織開展年度評估。
分析人士稱,《辦法》提出的告知性備案和資信等級分別是從原先企業資格認定行政許可中剝離出的兩個重要部分。告知性備案是監管行為的體現,資信等級則有助于建設單位比較、選擇最合適的工程咨詢單位,體現了市場原則。對于工程咨詢單位來說,今后企業在市場中的安身立命之本就是業績和信用。
《辦法》取消了原先的“硬”條件,保留了對咨詢成果(業績)的要求。這一看似放任的管理方式實則為工程咨詢企業培育了市場適應力,提升競爭意識,促進管理與服務的優化。
記者注意到,相較于2005版《工程咨詢單位資格認定辦法》,工程咨詢的職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業務范圍呈現集中化,包攬化。此外,工程咨詢業務專業由原來的31個專業減少到21個專業,工程咨詢服務范圍由原來的8個領域減少到4個領域。值得一提的是,文件提出了全過程咨詢,將工程設計、招標代理、工程監理、設備監理、工程項目管理等領域一網打盡,為項目決策、實施和運營持續提供局部或整體解決方案以及管理服務,強化了工程咨詢全產業鏈建設的定位。
《辦法》將自2017年12月6日起施行。同時廢止《工程咨詢單位資格認定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2005年第29號令)、《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適用〈工程咨詢單位資格認定辦法〉有關條款的通知》(發改投資〔2009〕620號)、《咨詢工程師(投資)管理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2013年第2號令)等3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