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庫一平臺發威,企業資質智能化審批啟動
“四庫一平臺”發揮威力!
企業資質申報資料充分運用“四庫一平臺”的數據,企業申請資質時,只需填寫企業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系統自動提取本企業人員、業績等相關信息,無需上傳或提供其他材料,實現申報“零資料”。
企業資質智能化審批改革最大的亮點和難點不單單是管理程序上的“簡政放權”和“五個零”(即申報零資料、受理零窗口、辦件零人工、領證零上門、歸檔零紙件),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數據共享與交換”。突出大數據管理和深化大數據運用原則。
充分利用信息化和互聯網手段,多渠道采集企業相關數據,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場中企業、人員、項目、信用四大基礎數據庫,使資質審批與行業監管能共享共用、盡享盡用數據信息。
六、多省嚴查圍標、串標
進入2017年,從中央到地方,相關文件層出不窮。各地對招投標活動中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更是連出重拳。
● 3月13日,江西省贛州市通報特大圍標串標案:106家建筑企業被通報,12人被刑拘。
● 4月10日,湖北省鄂州市對于51家建企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事件進行了通報,對涉及問題單位的投標予以否決,對存在問題的51家單位予以“通報批評”。
● 5月8日,江蘇建設工程招標網發布《住建廳關于近年來建設工程招投標活動中違法違規行為處罰情況的通報》,本次住建廳曝光502家企業,421起建設工程招投標違法違規行為。
● 10月10日陜西省住建廳對134家單位涉嫌串通投標行為進行通報,對上述企業進行查處,絕不姑息。涉嫌刑事犯罪的,要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追究刑事責任。并將處理結果于文件下發之日起1個月內,報省住建廳監管辦。
● 7月31日,海南省水務廳把11家涉及串通投標不良行為的施工單位列入海南省水務建設市場黑名單,公開通報批評并限制1年內不得承接海南省政府水務建設項目。
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全國多個地區下文通報了近千家企業招投標違法違規操作,間隔時間之短、數量之大真真讓人咂舌!
七、嚴查項目負責人在崗履職情況
近日,對項目經理等施工現場關鍵人員現場履職的檢查已經開啟。福建、湖南兩地已分別開展專項整治/稽查,并將長期、不定時對施工現場進行“突襲”!
福建:持續開展全省建設工程安全生產關鍵責任人到崗履職專項督查。9月,福建省住建廳將長期不在崗履職的8名項目負責人列入質量安全黑名單,并責令責任人所在企業于10個工作日內予以更換。列入黑名單的責任人,一年內不得在福建省轄區內承接工程項目建設任務。
湖南:不定期開展在建項目標后稽查,確保檢查全覆蓋。主要檢查:施工現場管理人員與投標文件承諾是否一致;施工、監理人員是否隨意變更。
除了住建部門的現場履職檢查,一個更可怕的施工現場考勤系統來了---“人臉識別”。網友戲稱為“刷臉”考勤,更有人稱其為“掛靠終結者”!
根據網絡搜索數據顯示,目前已有江蘇、浙江、湖北等多省開展了“人臉識別”考勤試點。
八、住建部批準“電子證書”,假證、掛證或迎來終極利器!
2017年7月7日,住建部批準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率先試行行業從業人員考核合格證書電子化試點。
9月26日,江蘇省住建廳下發《關于啟用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相關從業人員考核合格電子證書的通知》。2017年12月1日起,全面啟用電子證書,停發同名紙質證書。電子證書發放范圍包括:
1、“現場管理人員”合格證書: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專業人員崗位培訓考核合格證書;
2、“安管人員”合格證書:建筑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書;
3、“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資格證書:建筑施工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電子證書,一般指數字證書,即互聯網通訊中標志通訊各方身份信息的一串數字。提供了一種在因特網上驗證通信實體身份的方式,人們可以在網上用它來識別對方的身份。雙重安全保障可以有效杜絕假證偽證,將證書“李鬼”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