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主要目標
市場規模目標
以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建設任務為基礎,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5%;全國工程勘察設計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7%;全國工程監理、造價咨詢、招標代理等工程咨詢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8%;全國建筑企業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年均增長6%,進一步鞏固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
產業結構調整目標
促進大型企業做優做強,形成一批以開發建設一體化、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工程總承包為業務主體、技術管理領先的龍頭企業。
大力發展專業化施工,推進以特定產品、技術、工藝、工種、設備為基礎的專業承包企業快速發展。弘揚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質建筑工人,到2020 年建筑業中級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數量達到300 萬。
加強業態創新,推動以“互聯網+”為特征的新型建筑承包服務方式和企業不斷產生。
技術進步目標
鞏固保持超高層房屋建筑、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大體量壩體、超長距離海上大橋、核電站等領域的國際技術領先地位。加大信息化推廣力度,應用BIM技術的新開工項目數量增加。
甲級工程勘察設計企業,一級以上施工總承包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占企業營業收入比重在“十二五”期末基礎上提高1 個百分點。
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發展目標
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達到節能標準要求,能效水平比2015 年提升20%。
到2020 年,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達到50%,新開工全裝修成品住宅面積達到30%,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40%。
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5%。
建筑市場監管目標
加快修訂建筑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建筑市場法律法規體系。
工程擔保、保險制度以及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建筑市場準入制度更加科學完善,統一開放、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場規則和格局基本形成。
全國建筑工人培訓、技能鑒定、職業身份識別、信息管理系統基本完善。市場各方主體行為基本規范,建筑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質量安全監管目標
建筑工程質量安全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質量安全監管機制進一步健全,工程質量水平全面提升,國家重點工程質量保持國際先進水平。
建筑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建筑抗災能力穩步提高。工程建設標準化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九大主要任務
深化建筑業體制機制改革:改革承(發)包監管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工程咨詢服務業發展質量。
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筑、強化技術標準引領保障作用、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支撐。
推進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發展:提高建筑節能水平、推廣建筑節能技術、推進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發展建筑產業工人隊伍:推動工人組織化和專業化、健全技能培訓和鑒定體系、完善權益保障機制。
深化建筑業“放管服”改革:完善建筑市場準入制度、改進工程造價管理體系、推進建筑市場的統一開放、加快誠信體系建設。
提高工程質量安全水平:嚴格落實工程質量安全責任、全面提高質量監管水平、強化建筑施工安全監管、推進工程建設標準化建設。
促進建筑業企業轉型升級: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大力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發揮行業組織服務和自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