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裝飾產業是中國獨有的業態,改革開放之初發源于深圳,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整個行業年產值已達3.66萬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500萬人,能為我國影響最廣、受益面最大的行業之一。
行業發展度過黃金30年
據2016年7月發布的《建筑裝飾藍皮書: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發展報告(2016)》顯示,從1984年到2015年,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從默默無聞的小行業,發展成為以萬億元為計量單位的龐大產業。這是中國建筑裝飾行業高速發展的30年,也是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的黃金30年。
數據表明,30年間,中國建筑裝飾行業以兩位數的增速發展。2015年全行業總產值達到3.4萬億元。扶植出營收接近百億元或百億元以上的超大型企業2至3家,營收十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達到數百家,營收億元以上的中型企業達到數萬家。如果從裝飾行業擴大到與之相關的近千種裝飾材料領域,裝飾行業更是成為帶動近百個材料行業、幾百萬家材料企業發展的火車頭。
圖為2017中國建筑裝飾產業發展論壇現場。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近年來,建筑裝飾行業發展增速明顯放緩。6月8日,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執行會長、秘書長劉曉一在2017中國建筑裝飾產業發展論壇上指出,建筑裝飾產業伴隨著改革開放在深圳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帶動了全國建筑裝飾產業的發展,但在目前,整個產業面臨瓶頸,亟需突破。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總經濟師朱時均在分析當下整個建筑裝飾行業的產業環境和發展態勢時指出,整個行業普遍存在著困擾和焦慮。“這些困擾包括營收增率放緩、規模擴張乏力;利潤率下滑、經營效率不佳;應收款大幅增加,資金鏈緊張,轉型嘗試,收效不如預期等。”特別是隨著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銷售成本的增加,裝飾企業凈利潤普遍減少,大型裝飾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甚至部分企業出現虧損,整個裝飾行業的企業明顯感覺“日子不好過”。
關鍵的是,我國經濟轉向“新常態”不是一年兩年的調整,可能要面臨幾年的調整期,裝飾行業如果不能認識到“新常態”下的經濟新特征、新趨勢,不僅難以適應現行經濟環境,更加難以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因此,裝飾行業發展已經到了重要關口,轉變行業發展方式,實施行業轉型升級,推動裝飾行業進入創新驅動的發展軌道變得刻不容緩。
以創新搶占未來發展空間
行業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應該怎么辦?朱時均表示要“堅定信心,砥礪奮進,創新發展。”他指出,雖然我國經濟發展減速,但同時也存在巨大的成長空間。
“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化,經濟紅利一定會釋放出來,中國經濟最大的紅利就是改革的紅利。”而從建筑裝飾產業本身來說,這是個具有長期市場需求、基業長青的行業,還有一個最大的特征是“大行業、小企業”。“行業很大,2016年產業規模超過3.6萬億元,但龍頭企業是196億元,龍頭企業占行業的總產值不到千分之六,整個行業成長空間巨大。”
朱時均表示,除了要堅定行業發展信心以外,還得想辦法,勇于創新,開拓進取。企業增長的源泉一個是規模擴大,另一個是效率提升。在規模擴大遇到阻力時,效率提升就顯得更為重要。而效率的提升要靠創新。企業家需要不斷關注科技發展成果,適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應用于生產和經營。
同時,建筑行業要善于關注、研究、服務于國家戰略,拓展新業務,比如“一帶一路”、通用航空、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筑適老化改造等國家戰略,要更加關注專業化分工的經濟驅動效應,并將專業化戰略置于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
哪些細分專業市場值得關注?朱時均分析,首先是醫院建筑裝飾市場。數據顯示,2014年的醫院裝飾工程規模,新建的增量超過700億元,存量醫院的改造大約有300億元。加起來達到千億規模。而在最近幾年,這些數據又有了新增長。
其次是養老裝飾市場。朱時均稱,到2020年,中國60歲以上的人,據估算有2.42億。按照最低的標準,哪怕是3%的人口居住在養老機構里,也會有726萬。而現有床位只有560萬張。”未來三年就需要160多萬張床位,平均每個床位每一平米的裝飾費用按2000元計算,年需求量也是220億元。此外,現有的560萬張床位標準較低,隨時需要改造,如果有10%需要改造,造價也有252億元。“這樣加起來就有480億元左右,這都是最低的估算標準。還有97%的老人要在家里養老,所以國家提出一個改造是建筑適老化改造,這里面就隱含著巨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