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7年第一季度GDP數據同比增長6.9%,增速較去年第一季度的6.7%有小步的回暖。同時,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建筑業,一季度全國建筑業總產值達到3.4萬億,同比增長10.8%;全國建筑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達到7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5%,較去年的0.3%可謂是快速增長。似乎,建筑業在經過2016年的短暫蟄伏之后,有明顯回暖的痕跡。
近期上市建筑企業2017年一季度財報已陸續公布,在重點研究的120余家上市建筑企業中,一季度營業收入達到8131億元,占全國建筑業總產值的23%。同時在這120余家企業中,43%的企業收入負增長,20%的企業出現虧損。如果說過去的建筑企業是有人吃肉,其他人喝湯的話,那如今的年代則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建筑業有人吃肉有人挨揍時代已來臨。
房建企業
2017年注定又是房地產的一年。新年伊始,我們就被各種關于房子的新聞包圍著,不論是北京的天價學區房,還是之后號稱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都讓房地產成為當之無愧的2017年第一季度網紅。但似乎房地產開發的繁榮并沒有帶來房建市場的崛起,一季度統計的11家房建企業中,只有4家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其中中國武夷以41%的營收增速領先于其他企業;在凈利潤方面,除了中國海誠下跌明顯,2家有微弱下跌,其余企業均保持增長勢頭,其中,中國武夷更是實現了278%的超高凈利潤增速,上市房建企業提質增效初顯成效。
基礎設施企業
基礎設施企業,包括市政公用&路橋隧道企業、鐵路建設企業、水利水電企業、電力等。
1)市政公用&路橋隧道企業:
在統計的19家上市企業中,10家營收都出現負增長,分別為宏潤建設(-2%)、新疆城建(-22%)、浦東建設(-13%)、騰達建設(-3%)、重慶路橋(-24%)、博信股份(-22%)、四川路橋(-40%)、龍建股份(-1%)、正平股份(-8%)、成都路橋(-36%)。
利潤方面,除了4家企業出現虧損之外,其他15家都保持了較優的盈利。其中騰達建設、山東路橋和東湖高新、西藏天路更是實現了凈利潤較去年增加幾十倍的超優異成績,不得不令人贊嘆。如今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和PPP模式不斷推進等背景下,未來市政公用&路橋隧道企業將面臨著更多的發展機遇。
2)鐵路建設企業:
在統計的2家上市企業中,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作為我國鐵路建設的主力軍,營業收入增速較緩,但保持較高的凈利潤增速(10%以上)。本季度中國中鐵、中國鐵建在鐵路建設方面新簽合同額分別達到280億元、216億元,同比下滑56%、53%。受到春節假期等因素的影響,一季度是鐵路投資建設的“淡季”。
3)水利水電企業:
在統計的4家上市企業中,只有葛洲壩一家營業收入出現了38%的超高速增長,其他三家安徽水利、粵水電和圍海股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在凈利潤方面,一半盈利一半虧。其中圍海股份凈利潤更是下滑133%,與去年的-64%相比,今年的形勢更嚴峻。
4)電力
在統計的4家電力企業中,兩大央企中國電建和中國核建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實現良好的增長。東方電氣營業收入雖下滑,但凈利潤增長了30多倍;相比之下,易世達的處境要凄慘很多,營收和凈利潤雙雙都出現了下滑。
建筑裝飾企業
由于受上游住宅建設市場的影響,一季度建筑裝飾企業業績表現相對較差。在統計的20家上市企業中,有11家收入出現下滑,超多一半之多,分別為江河創建(-4%)、亞廈股份(-16%)、寶鷹股份(-7%)、奇信股份(-6%)、中航三鑫(-20%)、弘高創意(-55%)、洪濤股份(-24%)、嘉寓股份(-6%)、亞泰國際(-11%)、柯利達(-4%)、羅頓發展(-52%);凈利潤方面,3家企業出現虧損,5家企業利潤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目前,國家大力倡導住宅產業化、全裝修住宅,未來將有助于推動建筑裝飾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