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營改增倒逼建筑企業管理升級
2016年03月23日,財政部、國稅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建筑業也由此拉開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大幕!稅率由營業稅的3%調整為增值稅的11%。
增值稅制下企業的實際納稅額為銷項稅減去進項稅,其核心是如何更多的、合法的取得進項票,形成可以抵扣的進項稅,從而降低企業的實際所交納的增值稅。
對于習慣于粗放化管理的建筑業,尤其是隨處可見的聯營掛靠經營管理模式,要取得足額、真實的進項票的難度是可想而知!在我們8月底組織的一次調查中,有88%的人員認為自己公司稅負上升!其中,建筑企業管理粗放、取不到進項票是在導致稅負上升的最主要原因,營改增將倒逼建筑企業管理升級。
四、PPP模式推動合作模式的變革
PPP項目信息漫天飛舞。迄今為止,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的PPP項目數量達到了10000個,投資總額達到12萬億元。一個省推介PPP項目總投資甚至達到10000億元,也有的一個地級推薦PPP項目總投資近1000億元。
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43號文,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政府支出全部納入預算,通過平臺公司大舉負債建設成為過去時,地方政府舉債被嚴格限制在地方債和PPP兩條途徑。而地方債主要用于替換到期債務,地方政府要搞新建項目,只剩下PPP這一條途徑了,這也是各地政府對PPP熱情高漲的原因。
PPP是承包商未來新建工程項目的唯一主要來源,“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陽!"馬云如是說。承包商要迎接后天的太陽,接PPP項目就是必須的。
什么是PPP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按照這個廣義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合作過程中,讓非公共部門所掌握的資源參與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
與BOT相比,狹義PPP的主要特點是,政府對項目中后期建設管理運營過程參與更深,企業對項目前期科研、立項等階段參與更深。政府和企業都是全程參與,雙方合作的時間更長,信息也更對稱。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指在公共服務領域,政府采取競爭性方式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原則訂立合同,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對價。
PPP是以市場競爭的方式提供服務,主要集中在純公共領域、準公共領域。PPP不僅是一種融資手段,而且是一次體制機制變革,涉及行政體制改革、財政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
五、招投標方式變革
1.國家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工作
2015年7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商務部聯合印發《關于扎實開展國家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法規[2015]1544號),部署開展國家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工作。
按照《通知》部署要求,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分為政府綜合試點和交易平臺試點。其中,政府綜合試點根據各地區落實電子招標投標制度情況,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建設運營基礎,以及部門和地區推薦和申報,分批開展。
本批試點在總結深圳市、昆明市先行先試經驗基礎上,將試點范圍擴大到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甘肅省、廣州市、宜賓市,各部門和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繼續推薦和申報。交易平臺試點由各地方、有關行業協會根據《電子招標投標辦法》及其技術規范推薦,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指導下組織實施,確保公開透明規范。本批電子招標投標試點的期限為本通知發布之日起至2016年12月30日。
2.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出臺
2015年8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根據《方案》要求,2016年6月底,地方各級政府已基本完成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工作,按文件要求做到除了平臺之外無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