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如今,距離這個重量級文件的發布已經一個多月了,“窺一斑而知全豹”,讓我們一起預測預測,分析分析,2017年國家對建筑業的人、企業、協會和政府改革會有什么變化?限于篇幅,本文先講講對個人和企業可能的影響。
個人篇
人是一切組織最基本的組成個體,建筑業的各種組織當然不能例外,而且由于這個行業牽涉到安全,這就要求對人的管理和服務都不能有絲毫的松懈,建筑業的主要核心人員有:老板、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包含勘察設計師,各類職稱人員)、建造師、技術工人(農民工)等。
1、老板:老板在建筑業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起著核心的作用,他們基本不需要別人來認定,有錢或有關系就行,在建筑業,老板主要是三種形態存在的,第一種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股東,他們承擔著企業的經營和安全質量風險,是門面上的建筑實體掌舵者,這些人的投資是推動建筑業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第二種是各種形形色色的包工頭,這類人法律上沒有名分,但卻是暗地里的項目掌控者,現在的大多數的建造方式基本上都是由他們組織實施的,在這里我們稱他們為項目老板。第三種老板是各式各樣建筑物、構筑物的投資者,是業主。當然,工程建筑物投資的事,更多的是組織行為,個人的投資,一般都包含在了組織所給的股份中。
對于投資這一塊,也就是需求側,國家近期發了個小文,根據新華社3月16日報道,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激發社會領域投資活力的意見》(來源:http://www.gov.cn/xinwen/2017-03/16/content_5177985.htm),《意見》指出,當前我國社會領域新興業態不斷涌現,投資總量不斷擴大,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但仍然存在放寬準入不徹底、扶持政策不到位、監管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進一步激發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領域投資活力,著力增加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斷優化質量水平,對于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挖掘社會領域投資潛力、保持投資穩定增長、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這個意見不單單針對建筑業,但只要存在新建、維修或拆除設施就和建筑業有關。從政策面來看,2017年開始,國家鼓勵的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方面將會有較大的發展,搞這方面工程的人,可以多留意留意,提前做好儲備。
2、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指擁有特定的專業技術并以其專業技術從事專業工作,并因此獲得相應利益的人。在這方面,國家應該已經形成了管理體系,具體是以專業技術職稱或注冊工程師的形式存在的,建筑業需要的工程專業技術類別很多,比如工程類有建筑、結構、電氣、機械(以后裝配式發展,需求會提高)、給排水、暖通、材料設備等,經濟類有造價、財稅、審計等等。
在這一塊,3月10日,人社部召開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部署電視電話會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對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進行動員部署。中組部副部長、人社部黨組書記、部長尹蔚民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
會議明確,要爭取3年內完成工程、衛生、農業、會計、高校教師、技工院校教師、科學研究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5年內爭取完成所有系列職稱制度改革任務。
工程類職稱改革放在第一位,看來今年會馬上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