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帶一路”的覆蓋區域
㈠重點規劃省份
國內15 個省份可能入圍“一帶一路”規劃重點。在2013年末召開的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座談會中,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重慶、四川、廣西、云南西部9 個省區和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海南東部5 個省區參會,這意味著這些省份可能入圍初期的“一帶一路”建設規劃。河南雖未參會,但是已將“一帶”規劃寫入2014 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河南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
㈡重點合作的國家和地區
從“一帶一路”合作對象來看,在初始階段,“一帶一路”所覆蓋的區域將是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歐和北非中與中國有直接合作意向或此前已有經貿合作的國家,初期主要將以發展中國家為主:
a) 陸上絲綢之路可能主要包括中亞、南亞、西亞和東歐的俄羅斯、印度、蒙古、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卡塔爾、阿聯酋、阿曼等國家;
b) 海上絲綢之路可能包括東南亞、北非和中東的一些國家,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越南、緬甸、老撾、馬爾代夫、沙特阿拉伯、埃及、蘇丹、埃塞俄比亞等國家。
中長期階段,“一帶一路”有望逐步擴展,將同更多有雙邊經貿共贏意愿的國家合作。
三、“一帶一路”對于我國貿易以及經濟增長的貢獻
“一帶一路”國家目前人均GDP水平與中國相近,而經濟增速略低,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共榮戰略,也基本符合這些國家的利益,有共同的合作基礎。并且由于目前陸上絲綢之路國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更低,經濟增速更高,因此我們認為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相比,可能在未來合作上的空間更大,但相對應的是,在道路建設和貿易往來中,中國可能也需要前期投入更多的資金并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1、未來十年,一帶一路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1/3 左右,成為中國的主要貿易和投資伙伴。
目前一帶一路國家占中國出口比重的24%,占進口比重的26%。低于與香港的貿易規模,與歐盟基本持平。近幾年我國已經開始逐漸側重與一帶一路主要國家的貿易往來。中國貿易出口結構中,歐美日的貿易占比已經從2005 年的43%不斷下降至2013 年的34%,而與東南亞、印度、俄羅斯和蒙古這些一帶一路中主要國家的貿易占比則從2005 年的12%提升至15%。出口數據體現的更為明顯,從2005 年的10%提升至16%。
這種貿易結構上的趨勢性變化在未來的一帶一路戰略下將體現的更為明顯,若假設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占比今后每年提升1 個百分點,則預計至2023 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占比將逐步上升至1/3 左右。
2、未來十年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總投資有望達到1.6萬億美元。中國2013 年對外投資規模為千億美元,過去7 年平均增速為30%,若假設2015-2017年中國將逐步加大走出去戰略,提升對外投資增速至40%,此后再隨著基數效應逐漸下降至20%,則預計至2023 年,中國的年對外投資規模有望達到1.3 萬億美元。目前“一帶一路”國家占中國對外投資的比重只有13%,若假設未來十年內,該比重將提升至30%,則預計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未來十年總投資規模有望達到1.6 萬億美元。
3、“一帶一路”將助力 “老經濟”價值重估。由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前提是道路聯通,因此我國有望在鐵路、公路、管道、港口、航運和航空上加大投資力度。這將助力相關傳統產業擴大投資空間,助力老經濟的價值重估。中國有望在一帶一路周邊國家的鐵路、車輛、電力和互聯網產業上打開投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