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建筑業“放管服”,促進建筑業健康發展,一直是本屆政府和建筑主管部門的重要任務。從2014年從部級文件《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到2017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3年來,有哪些“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大事值得建筑業同仁關注呢:
一、“一帶一路”為建筑業創造更多“走出去”機會。
“一帶一路”從構想到架構完成并上升為國家戰略,伴隨亞投行的成立,今年5月中國將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帶一路帶給建筑業的的機會正漸行漸近。技術層面,為促進建筑業走出去,正在推進的工作有:
1、加快標準銜接,縮小中國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的技術差距,優先在對外項目中推廣應用,開展工程技術標準的雙邊合作,到2025年,實現工程建設國家標準全部有外文版。
2、加快部門間信息共享,到2025年,與大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簽訂雙邊工程建設合作備忘錄,同時爭取在雙邊自貿協定中納入相關內容,推進建設領域執業資格國際互認。
二、建筑業實行營改增。
建筑業實行營改增無形中規范了企業內部管理,促進了企業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加協調;規范了建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市場關系,產業協會更順暢,一定程度還減少掛靠、分包、轉包等行為的發生;促使有專業能力的建筑人創業,越發細分建筑市場,促進建筑市場更成熟,促進建筑業更成熟。
三、全行業削減職業資格,建筑業只余22項。
自2014年以來,本屆政府共7次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合計433項,占比70%以上。同時,實行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制度,清單之外一律不得許可和認定職業資格,清單之內除準入類職業資格外一律不得與就業創業掛鉤。2016年12月16日人社部對《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進行公示, 經工程智庫小編統計,與工程建設相關的只余22項,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15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7項。
2016年,中辦和國辦聯合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
1、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探索以專利成果、項目報告、工作總結、工程方案、設計文件等成果形式替代論文要求。
2、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3、取得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等專業技術人才,可直接申報評審高級職稱。
四、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
2015年9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中鐵建總公司董事長孟鳳朝向總理解釋各地的200多個殼公司主要是為了投標而注冊的。李克強對有關部門負責人說,“建筑市場應該是統一的市場,不能搞地方分割!”。3天后,住建部印了《關于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的若干規定》給予外地建筑企業與本地建筑企業同等待遇,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
此前住建部的相關文件,也是旗幟鮮明的反對地方保護主義,但效果不理想;面對“難啃的骨頭”,總理親自過問,效果自然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