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讓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與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一樣,海綿城市建設同樣被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及。他說,2017年,要啟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三年行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眾所周知,海綿城市及相關水環境治理的政策與工程建設一直是過去兩年的熱點問題。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明確了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目標和基本原則,從加強規劃引領、統籌有序建設、完善支持政策、抓好組織落實四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吹響了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號角。
《指導意見》就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提出總體要求。其中明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據了解,2015年和2016年,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分兩批確定了30個試點城市,其目的是通過在區域性片區探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形成一套可復制與可推廣的做法、經驗、機制和建設模式。
因城施策去庫存
加強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
房地產市場的風吹草動向來牽動民心,同樣也受到國家的高度關注。近年來,房地產調控每年都會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今年,李克強總理用大篇幅介紹了2017年國家在調控房地產市場方面的舉措。
他說,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仍然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加強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目前,城鎮還有幾千萬人居住在條件簡陋的棚戶區,要持續進行改造。今年再完成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繼續發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讓更多住房困難家庭告別棚戶區,讓廣大人民群眾在住有所居中創造新生活。
業內人士表示,“居者有其屋”是自古以來中國老百姓最樸素的愿望,要實現這個目標,政府就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擴大供給,完善住房保障機制;二是抑制投機,維持房地產市場動態均衡。
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表明,政府極其重視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以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為目標,堅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分級負責,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