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扎實有效去產能
【政府工作報告如是說】
要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有效處置“僵尸企業”,推動企業兼并重組、破產清算,堅決淘汰不達標的落后產能,嚴控過剩行業新上產能。
【本報解讀】
2016年,建材行業不斷推動產能優化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未來,建材行業將推出更有力的限制禁止新增產能的項目審查制度,將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規定轉換成各地政府可操作、可實施的具體政策,并推進實施。
9
擴大有效投資
【政府工作報告如是說】
引導資金更多投向補短板、調結構、促創新、惠民生的領域。今年要完成鐵路建設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15項重大水利工程,繼續加強軌道交通、民用航空、電信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
【本報解讀】
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是為對沖經濟下行壓力所采取的必要調控措施,體現了政府在宏觀調控領域的作用。政府為實現目標,繼續在基建端發力,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一方面能夠穩住經濟,另一方面能緩解產能加速過剩的壓力。
10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政府工作報告如是說】
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
【本報解讀】
《中國制造2025》再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可見其重要性。根據“十三五”相關規劃,中國制造必定經歷向中國智造、中國質造的轉變。而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互聯網+”的快速推進,追趕德國工業4.0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在未來10年都將是主流話題。
11
加大綜合管廊建設力度
【政府工作報告如是說】
統籌城市地上地下建設,再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
【本報解讀】
為統籌城市各類地下管線的規劃、建設和管理,解決路面反復開挖、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中央多次明確要求全面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可見,地下綜合管廊對滿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發揮著重要作用。
12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政府工作報告如是說】
啟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三年行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本報解讀】
海綿城市建設,可以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國家將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特許經營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
13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政府工作報告如是說】
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建設,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帶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高質量辦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同奏合作共贏新樂章。
【本報解讀】
回顧2016年,“一帶一路”建設進度與成果超出預期,建筑企業從中收益。今年,國家仍將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外貿回穩向好,優化投資環境,為企業進一步“走出去”提供便利條件。
14
加強農村公共設施建設
【政府工作報告如是說】
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實現農村穩定可靠供電服務和平原地區機井通電全覆蓋。完成3萬個行政村通光纖。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供水保證率。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
【本報解讀】
今年以來,從中央1號文件到各部委出臺的相關政策,無不圍繞大力扶持農業農村建設,我國農村道路、供水、污水垃圾處理、供電和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此次,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又給建筑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