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 > 要聞 > 行業要聞 > 正文
《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你真的讀懂了?
來源:中裝新網整合    時間:2017-03-07 10:02:03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 2016年建筑產業總產值為193567億(國家統計局),2016年國家GDP為744127億(國家統計局),建筑產業占比達到26.01%;2016年下半年建筑產業總產值與同期GDP占比達到28.77%。

  “魯布革水電站引水系統工程”是中國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端項目。該項目為世界銀行貸款項目,1982年進行國際招投標(國內首次),日本大成建設在八國承包商的競爭中勝出,中標價低于標底43%,項目實施階段日方僅派遣30多人的管理團隊,在中國聘用424名工人,采用項目管理模式開展科學施工,工程質量和進度都遠超同項目群其它中方承包項目,激起了各方廣泛關注與反思。1987年,國家計委發布“計施(1987)2002號文,推廣”魯布革工程管理經驗”,中國建筑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1987到2017正好30年,中國建筑產業已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建筑奇跡,市場環境、管理水平與國際競爭力整體上也已到達比較高的水平,真正成長為大建筑產業。30年來,我們“崇洋媚外”,快速的拿來與吸收,只因我們起點太低,只為讓我們快速成長;30年來,我們流汗流血,日夜兼程,邊干邊學,掙取相對微薄的收入,只為國家更加富強。不論是國家綜合實力,還是中國的建筑產業,“長大”目標已經實現,接下來的核心戰略目標是“變強”。“變強”的核心在產業主體的“企業”強大,建筑企業的優勝劣汰將會加速,從2014年新的《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及其后的《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等政策文件的陸續出臺,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層面的這種主導思路。中國現在需要“中國建造”!

  1.建筑產業是國家支柱產業:為什么?

  2017年2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建筑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文中明確建設產業是國家支柱產業,為什么?

  我們先看看幾組數據。

  2016年建筑產業總產值為193567億(國家統計局),2016年國家GDP為744127億(國家統計局),建筑產業占比達到26.01%;2016年下半年建筑產業總產值與同期GDP占比達到28.77%。

  2016年GDP增速為6.7%,建筑產業產值增速為7.1%,特別是下半年明顯加速。

  2003年建筑產業總產值為21865億,2003年國家GDP為17.4萬億,十四年來,建筑產業產值增加8.85倍,而GDP增加為4.28倍,建筑產業產值增速明顯高于GDP增速。注:2003年國務院也發布了一個重要文件《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簡稱18號文)。2005-2012年,建筑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均超過20%,2013-2014年,年均增速略有下滑,但增速仍超過15%,2015年增速急劇下降,增速僅為2.29%。

  支柱產業的定義為:在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社會向前發展中起到基礎作用、效益巨大、影響深遠的產業,具有擴散效應、產業關聯帶動效應、就業效應與動態優勢。基于此定義,建筑產業毫無疑問是國家支柱產業。

  2017建筑產業將擔綱經濟發展大任,依據如下:

  1)對比2003年國務院關于房地產業的18號文及之后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來看,關于建筑產業的《意見》一文的措辭與出臺時點具有很強相似性,背后的邏輯與意圖不言而明,建筑產業應“持續發展”、“健康發展”;

  2)2005-2012建筑產業增速超過20%,最高時年均增速接近30%,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貢獻功不可沒,2013年房地產市場調增,但由于投資對建筑產業的延續性,2013-2014建筑產業產值增速下滑,但仍然高于15%,而到2015年,當年度增速急劇下滑到2.29%,但是在2016年,增速又迅速回升到7.1%,該年產值增量主要來自于2014及2015年新增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17年,經濟穩增長保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支柱產業的建筑業今年務必要發揮更大作用。

  3)1月份挖掘機銷售量為4548臺,同比增加54%,其中大型挖掘機同比增量為107%,基于此數據也可看出2017將新開工的基礎設施項目必然大幅增加。

  2.《意見》的邏輯主線

  1)政府工作的主線:“放管服”

  減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逐步讓市場主體的主動空間更大——對應市場主體責任的強化

  有效和必要的監管。核心是管好責任主體(企業與核心執業人員),推行質量安全的終身責任制;對頻發的勞務工資拖欠問題采取要求責任主體自聘或重新組建可負責的專業作業技術企業主體的方式予以解決。

  做好服務。首先是公開透明的基礎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如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國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等;二是推出信用、保險及其它金融工具;三是做好標準、人才與政策支持引導工作。

  2)建筑企業做強是核心目標

  打破區域市場壁壘,構建統一開放市場,完善招標投標制度,打破“招投標一刀切”,倡導EPC模式和全過程一體化工程咨詢,加速產業現代化,推動建筑企業走出去并逐步進入項目融資、設計咨詢與運營維護等高附加值領域,真正實現“中國建造”。

  3.《意見》具體內容與企業機會

  1)深化減政放權

  新的《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中強調企業的四個基本指標:資產、技術人員、業績和技術裝備;資產代表企業的責任主體能力,業績證明項目管理和實施的經驗與水平,技術人員和技術裝配代表技術水平與實際履約能力;取消施工總承包中關于工法、專利、科技進步獎及標準等要求,該部分屬于企業市場行為,不做行政干預;強調個人執業資格管理,特別是事中事后的監管,做到持證上崗、人崗合一。

  隨后出臺的《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明確了住建部與地方建設管理部門在企業資質管理上的責任劃分,簡化了企業資質換證與申請流程。

  企業資質的業務范圍擴大,一是取消對中小建筑企業的保護機制,資質高的企業可參與范圍內所有市場競爭;二是可提供足額擔保企業可擴大業務范圍。

  打破招投標一刀切格局。民間投資房屋建筑項目上推進建設單位自主發包;加速推進招投標交易全程電子化,推行網上異地評標。

  2)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

  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EPC),核心點在總承包負總責。裝配式建筑要求采用工程總承包,政府投資工程帶頭推行工程總承包(EPC推行十多年來最有力度的政策支持文件)。

  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打破專業壁壘,強調建筑整體性與一致性。民用建筑領域,發揮建筑師在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中的主導作用。

  3)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管理

  工程質量管理核心在于責任主體的界定,建設單位首要責任,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工程質量責任主體與主要責任人的終身責任制。

  安全生產管理的重點在于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的深度融合(BIMer的機會點)。

  政府質量安全監管上的突破有兩點:一是明確監督機構履行職能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預算全額保障(保障資金);二是政府可采購社會機構的服務(保障能力)。(監理一直作為轉移質量安全矛盾的緩沖帶,責任極大,權力極小,拿人手短;監理的春天到來了嗎?)

  4)優化建筑市場環境

  配合減政放權,掃除區域壁壘,構建統一開放市場(對大企業利好);打通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國家信用信息公示信息系統平臺等,建立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管理平臺(讓差企業與差人員無處遁形)。

  加強承包履約管理,推行履約保函制度(與國際接軌)。

  規范工程價款結算,嚴格執行工程預付款制度,及時按合約足額支付,推行工程款支付擔保制度(與國際接軌,合同制定與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將凸顯)。

  5)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培養建筑人才:建筑師要具有國際視野和民族自信;建筑高級管理人才要熟悉國際規則;勞務作業人員要提升技能水平,建立技術工人職業技能鑒定制度,工資向關鍵技能崗位傾斜(工匠精神在建筑業的落實,2020中級以上技能工人300萬,2025達到1000萬,教育機構的機會)。

  改革用工制度。取消勞務企業資質,結合增值稅改,快速擠壓無市場責任能力的勞務外包公司的生存空間,推動建筑工人公司化、專業化,成立木工、電工、砌筑、鋼筋制作等專業作業企業,建立全國建筑工人管理服務信息平臺(讓建筑工人有企業歸宿,勞務工資拖欠問題的根治之道,建筑質量、安全和生產效率提升的核心基礎)。

  保障工人權益。2020年實現勞動合同全覆蓋;明確工資支付保障責任,誰用工誰負責,總承包負總責;按月足額發放。

關鍵詞: 建筑業 國務院 一帶一路 歐美 GDP
分享到:
[責任編輯:李勝軍]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9 手機: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