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勢一周大勢
建筑企業營改增后,總公司、分公司、項目部之間咋核算最安全
建筑企業營改增后,有些地方政府為了爭搶稅源,對外來的施工企業在本地中標的工程,必須要求成立財務獨立核算的分公司,讓分公司進行施工納稅。這是一種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現象。在這種地方保護主義的情況下,建筑企業如果在工程所地政府的強烈要求下,為了能夠開拓市場,承攬建筑工程業務,提升業績,不得不成立財務獨立核算的分公司進行施工經營和管理。這就是出現了“總公司+分公司(財務獨立核算)+項目部”的管理體制。本文重點分析建筑企業“總公司+分公司(財務獨立核算)+項目部”的管理體制的財稅管理體系。
http://www.w9nmc.cn/html/ds/20170217/105393.html
1月我國對外投資超500億 近四成資金流向制造業
2月16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示,2017年1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08個國家和地區的983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532.7億元人民幣(折合77.3億美元),同比下降35.7%。與2016年12月相比,環比微降4.6%。
http://www.w9nmc.cn/html/ds/20170217/105380.html
發改委:2016年底12大類重大工程包投資79203億元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自2014年9月發改委陸續推出12大類重大工程包以來,截至2016年底,已累計完成投資79203億元,比11月底增加2638億元,環比增加3.45%,增幅較上月減少0.11個百分點。已開工48個專項、507個項目。
http://www.w9nmc.cn/html/ds/20170216/105355.html
京津冀去年投入超3400億元 交通是今年主要投資方向
距離2014年2月首次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三年之際,北京、天津、河北一體化“成績單”紛紛亮相。從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到重工業等產業大遷移,再到教育、醫療、交通、生態、人才等要素一體化,北京、天津、河北打通了各種資源的一體化。
http://www.w9nmc.cn/html/ds/20170216/105335.html
總理部署《中國制造2025》:“好戲”連臺即將上演
在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一年多后,20多個國務院部委通力配合,為細化落實這一“建設制造強國的行動綱領”編制出一套細致的“框架圖”。“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啟動的《中國制造2025》‘1+X’規劃體系的編制工作已于近日全部完成,11個配套實施指南已經全部發布實施。”工業與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日前透露。
http://www.w9nmc.cn/html/ds/20170215/105224.html
營改增以后,施工企業如何跟“業主”簽合同?
施工企業采購物資的價稅合計,如果大于甲供材合同約定的工程價稅合計的30%,就采用一般計稅;如果小于甲供材合同約定的工程價稅合計的30%,就采用簡易計稅。
http://www.w9nmc.cn/html/ds/20170214/105138.html
營改增后,建筑企業這兩種管理體制的財稅管理,千萬要重視
全面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往往采用“總公司+項目部”的二級管理體制和“總公司+事業部制區域公司+項目部”的三級管理體制模式。
“總公司+項目部”的二級管理體制,是指建筑總公司中標工程后,總公司組建工程項目部開展具體的施工活動的項目管理體制。
http://www.w9nmc.cn/html/ds/20170213/10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