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建筑業總產值達到18萬億,但是增速大幅跳水,跌破10%的增長“神話”,僅有2.3%。一時間,“行業寒冬”的說法甚囂塵上!
2016年,“寒冬”之下的建筑業改革,不僅步子大,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2016出臺的政策特別值得關注,不可匆匆而過。2016年的政策,是接下來4--5年的工作綱領和發展方向,決定著未來的市場變化,是下一步行業格局和監管手段的調整方向。
細細研究才能更準確把握政府的改革思路和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提前準備好應對之策。如果是機遇,就要先人一步提前布局;如果是監管,就要規范操作降低風險。
(以下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2016年從中央到各部委,出臺了百余項政策文件。住建部門通過“三板斧”(簡、查、推),基本確立了建筑業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
“簡”,是指簡政放權,包括簡化資質標準、簡化審批、簡化工程保證金等。
“查”,是指加強行業監管,包括業績核查、動態核查、各類專項檢查。
“推”,是指推動行業轉型,引導施工組織方式和建造方式變革。
從時間跨度上講,“簡”在當下,是起步性質的基礎工作;“查”在長久,完善行業監管體系,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推”,成型于“十三五”,并隨著科技發展不斷改變。
“簡”
“簡”,只是表面,本質還是“放”。不僅是釋放紅利,還要打破行業壁壘,放開市場,讓整個建筑業更開放,更透明,真正讓市場起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1、簡化建筑企業資質標準
2016年10月,住建部發布《關于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的通知》(建市[2016]226號)。
除最低等級資質外,取消注冊建造師等人員考核;
極大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三級資質企業承包工程范圍;
大大增加業績考核指標。
解析:
?、?強調執業能力,弱化證書作用。
② 業績考核難度更大。隨著“電子化”審批的全面推進,資質申請“弄虛作假”很容易被查到。
2、簡化資質審批流程
2016年11月底,“四庫一平臺”正式上線。2017年1月1日起,部分特、一級資質實行網上審批;二、三級資質網上審批試點,在浙江、安徽2省開啟。
另外,不僅是建筑企業資質,監理企業、招標代理機構、行業質檢機構的資質申請,以后都要通過“四庫一平臺”來操作。
解析:
“智能化”審批,杜絕企業在申請時“弄虛作假”,也可以減少人為干擾,為企業減輕負擔。
3、簡化保證金
2016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
除4項保證金外,其他保證金一律取消;已經繳納履約保證金的,不得同時預留工程質量保證金。推行銀行保函、擔保、保險等方式,替代現金保證金。
解析:
這是實打實的“減負”政策!取消保證金,不僅能減輕企業負擔,而且能夠避免大量資金閑置。據估算,取消保證金能盤活近萬億元資金。
各地已陸續出臺文件,推行銀行保函、擔保、保險等方式,替代現金保證金。以浙江為例,自2017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建設工程綜合保險。企業只需要向保險公司繳納少許的保險費(一般在10%以下,可能更低),憑保險公司出具的保險合同或保險單,就可以為工程擔保。
4、簡化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
國務院先后分七批,共取消433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涉及工程建設行業的,有造價員等70項。
解析:
根據人社部的通知,政策出臺前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證書繼續有效,可作為水平能力的證明。
需要強調的是,取消職業資格不是取消崗位和職業標準,也不是取消相關職業評價活動,而是改由用人單位、行業組織按照崗位條件和職業標準開展自主評價。
5、“簡化”勞務用工
2016年4月,住建部發文,在浙江、安徽、陜西3省開展建筑勞務用工制度改革試點。試點省份,將取消或弱化勞務資質。
解析:
未來的勞務用工,將以施工總承包企業自有工人為骨干,專業承包和專業作業企業自有工人為主體,勞務派遣為補充。施工企業要負責勞務人員的崗前培訓、社保繳納、實名管理、工資發放工作。
6、簡化建筑設計事務所資質標準
簡化后的資質標準,只要有1位一級注冊建筑師,就可以開設一家合伙制設計事務所。另外自2016年11月開始,上海推進建筑師負責制試點。建筑師對設計成果進行承諾,并負責項目規劃報建、設計方案協調等工作。
解析:
根據住建部公布的數據,2015年工程設計行業收入驟降37.66%,新簽合同額降低13.97%。簡化設計事務所資質標準,旨在推動小型專業設計企業的發展。
未來,設計事務所與有限責任公司性質的設計院一起,共同構成建筑設計行業多層次企業形式。同時,也有為推進工程總承包做準備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