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投融資渠道,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據有關研究估算,“十三五”時期,浙江仍存在2000億元至5000億元的資本金缺口和2.4萬億元至2.7萬億元左右的融資需求。為此,浙江各地將探索投融資新方式,因勢利導強化制度供給。
從投資主體來看,2017年的重頭戲是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培林認為,激活民間投資本身就有利于穩住國民經濟的基本運行態勢。首先要給民間主體的投資行為以安全性保證,讓民間主體“愿意投資”,關鍵就是打破長期以來所說的玻璃門,實現公平準入。
由于目前各省資金缺口較大,16萬億也是政府初步估計的規模,具體資金投入能否落實或許現在還不能妄下結論。不過總起來說,這也給我國的基建行業指明了方向。
16萬億的市場建筑企業如何應對
廣義的基建行業涉及的領域是比較廣的,從投資的項目來看,大部分的項目都集中于軌道交通行業。而且不排除2017年政府對房地產進一步調控實現平穩發展,所以房地產的投資大概率會放緩,所以不太可出現08年4萬億時房地產的火爆局面。
對于建筑施工企業,2017年該如何從16萬億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不妨從以下幾個領域入手:
1、建筑工業化、精裝修領域:雖然房地產發展比較平緩,但是國家對建筑工業化、建筑精裝修最近兩年一直處在行業風口,國家及各省市的政策及扶持力度也比較大。而伴隨著經濟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會的節能環保意識也比較強烈,人們對于居住的舒適性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所以這一塊的市場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2、市政建設領域:最近兩年,國家很重視城市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的建設,而且國外的歷史經驗表明,這是由城市的發展要求決定的,目前我國的城市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尚處在一個初步階段,伴隨著我國的城市化、新城市群成立與發展,其空間將非常廣闊。
3、軌道交通行業: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大地鐵項目、鐵路、公路項目在各省市逐漸落實,而且軌道交通建設同樣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對于相關領域的施工企業來說發展空間將非常廣闊。
在這個城市化迅猛發展,信息化時代不斷推進的時代,企業只有不斷創新進步才能發展,現在傳統企業都在思考如何進行創新轉型,但很多都是躍躍欲試或持觀望態度,但是轉型不是轉行,創新也不需要跳到其他行業,更不一定要進入新興行業中去。創新不是要求企業全部都去搞高科技,更不是去做云計算、大數據,創新是需要企業思考如何采用新技術來提高自己的效率或業績,轉行是需要企業提高管理與技術水平來拓展承接業務的領域,從而增加市場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