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政策的頒布,建筑資質等級的改革也一步一步提上議程,這就意味著建筑行業正在面臨新一輪的發展期,尤其在在“四庫一平臺”、“多種資質取消”的政策影響之下,建筑資質也在面臨新的發展方向。那么當新政來臨,又將給我們建筑行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和機遇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建筑行業新政下的新形勢。
1、企業稅負降低 市場競爭力提升
對于一個建筑企業要想長期發展,必然會涉及到資質申請、增項、變更、升級及維護,而建筑企業本身就是一個人流動性較大的行業,所以對于資質的維護就顯得困難重重。
在建筑業中,注冊執業人員的數量直接影響到了企業資質的申請、增項、變更、升級和延續。企業資質就是建筑企業承接業務項目的通行證。想干大工程就要有更高一級的企業資質。隨著中國基礎建設的興起,鐵路4萬億的投資,房地產井噴式的爆發,中國的基礎建設進入了一個大高潮。注冊執業證書也隨著建筑市場的高速發展一起水漲船高。眼紅建筑漢的高薪水,一些其他職業的人員也加入到建造師考試的大軍中來,“眾人齊過獨木橋”的時代開啟了。
2、發票管理 嚴倒逼規范經營
現在簽訂合同時,須在事前就對結算方式作出規范和約定,要求須按工程進度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建筑企業項目往往分散在全省各地,發票的整理、審核、認證等時間緊、難度大。為此,許多建筑企業在稅改后加強了增值稅進銷項發票的管理。
稅改也倒逼著沙石等上游供料企業規范經營,從事建筑建材批發的企業營改增前,沙石等建筑材料一般都是直接交易,無需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可營改增后,如無法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將難以進入供貨商名單。這樣使不少小規模納稅人主動申請登記為一般納稅人,以取得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資格,避免被客戶排除在供應商名單之外。
總的來說,稅改對建筑行業既是利好又是挑戰,將促使企業在工程建設中有傾向性地選擇有資質的供應商,并規范運作流程,盡可能增加進項抵扣,降低實際稅負。
3、掛靠模式難 促企業轉型
營改增后,“聯營掛靠”的經營模式將難以為繼。長期以來建筑業中存在一些資質不足的小公司掛靠有資質的大中型建筑企業經營的現象。營改增前勞務成本占建筑企業總成本比重較大,巨額的人工費支出常常成為企業主的“心病”。營改增后,掛靠的小公司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作為納稅主體的被掛靠建筑企業稅負勢必增加。
同樣受到沖擊的還有層層分包的經營模式。部分建筑企業只接項目不做項目,通過層層分包的操作方式開展業務活動。營改增后,隨著增值稅發票合規管理和嚴格管控,將倒逼企業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這種層層分包的模式也難以為繼。
國稅局有關人士表示,營改增試點從制度上緩解貨物、服務稅制不統一和重復征稅的問題,貫通服務業內部和二、三產業之間的抵扣鏈條,這既有利于外包服務企業發展,也有利于建筑企業主輔分離、轉型發展。
再者說,自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擬通過打造“四庫一平臺”后,行業掛靠資質辦理宜早不宜晚,待“四庫一平臺”建設完成,大多數建筑企業再想掛靠證書辦理資質必將難上加難。
通過上述內容,大家對于建筑行業未來的發展應該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根據新政,建筑企業想順利開展項目建設工作,應該先做好自身的管理和業務,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企業自身發展穩定,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范進行項目建設,才能在多變的大生態中,長遠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