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六:營改增
【點評】3月23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稱“營改增”)試點,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全部營業稅納稅人,納入試點范圍,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營改增試點半年多以來,營改增總體上取得了良好效果,達到了預期目的,全年減稅總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對建筑業而言,“營改增”涉及建筑企業經營模式、組織架構、投標、采購、合同管理、財務管理等方方面面。“營改增”將終結建筑業掛靠行為,直營將面臨管理壓力。
關鍵詞七:保證金
【點評】6月15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工作。6月23日,國務院頒發布《關于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通知》,提出了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具體政策措施,如全面清理各類保證金;轉變保證金繳納方式;實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差異化繳存辦法等。名目繁多的“保證金”已讓建筑企業不堪重負,一家工程建筑企業拿到項目后可能要交各種保證金,不僅占用了企業較大份額的流動資金,還要做好這筆錢逾期好幾年都不返還的準備,且逾期返還并不能得到貼補利息等等,對企業而言是沉重的負擔。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工作正在開展,僅10月,全國共清理出應取消的保證金共計227.66億元。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可遵循國際慣例,導入工程擔保及保險制度,建立合理的風險分攤機制,取消或弱化當前實施的工程保證金制度。四川正試行用保證保險方式繳納保證金,寧波推出了工程投標保證金保險,上海正在推廣建筑質量保險。
關鍵詞八:建筑工業化
【點評】建筑工業化,即工廠進行大批量生產墻體等標準化的建筑模塊,現場只需進行機械化的施工安裝的生產模式。目前建筑工業化的路徑有:鋼結構建筑、預制混凝土建筑、3D打印建筑等。經過五、六十年的發展相關技術經過已然成熟,且建造成本高于傳統建造方式的劣勢也在逐漸消除,建筑工業化在國際上已經得到了廣泛推廣和應用,然而,當前,中國建筑業工業化發展缺乏統一標準,產業鏈尚未形成,相關配套政策也不夠完善;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研發投入不足;業務運營系統不強,大數據運營能力弱,效率低下,成本偏高,無法應對個性化定制和大規模工程實施……,導致工業化建筑在我國總體規模和占比仍較低,目前,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積中的比例不足5%。
關鍵詞九:互聯網+
【點評】當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一時間,互聯網+成為了熱門詞匯,各傳統行業,排著隊被革命,而最需要、最難革命的建筑業還在醞釀中。互聯網+,加金融?加建材?加家裝?加BIM?對于建筑企業而言,上海建工電子商務平臺已正式啟動,“營造商”門戶網站成功上線,“互聯網+建筑”計劃的實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建打造“云筑網”,集電子化招標、在線交易、物流整合、供應鏈融資等服務于一體。上海城建牽頭,上海建科院、上海市綠色建筑協會共同打造了國內首個綠色建材行業B2B垂直電商平臺“綠智匯”。南通三建也在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筑集采”電商平臺。此外,互聯網家裝暗潮洶涌,各大互聯網公司,如愛空間、土巴兔、齊家網紛紛推出施工包、主材包、家具軟裝包及個性化包,并且在不斷迭代升級。金螳螂旗下電商金螳螂·家,已在全國開設了64家直營店。
關鍵詞十:BIM
【點評】新常態下的中國建筑業增幅大幅下行,新開工項目大量減少、勞動力成本一路高漲、利潤越來越薄、建筑工業化進程加快、“營改增”引發新考驗……建筑行業面臨著歷史以來的最大挑戰。如何轉型升級、如何突破重圍,確實需要更新的思維與視角,BIM技術無疑是一個必須利用的支撐手段。8月,住建部公布的《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提出,“十三五”時期,全面提高建筑業信息化水平,著力增強BIM、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能力。廣西、沈陽、黑龍江、云南、浙江、天津、濟南、江蘇、徐州、湖南、山東等各省市也出臺了相應的推廣BIM技術的指導意見。
作為工程行業最核心的大數據技術,BIM能真正解決復雜工程的大數據創建、管理和共享應用等問題,在數據、技術和協同管理三大層面,提供了革命性項目管理手段。無論是復雜的上海中心、迪斯尼,還是跨海大橋,通過BIM,都可以高效地建立工程數字模型,BIM軟件系統既能快速精準地進行工程量造價等數據分析,也可以實現如碰撞檢查、剖面圖砌體排布等技術問題解決,最后實現基于互聯網的項目級企業級的協同管理,BIM將帶來建筑行業生產力的巨大提升,從而改變建筑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