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建筑工越來越“值錢”?
市場經濟下,供需關系決定市場價格。通俗講,物以稀為貴。
隨著人口紅利的減少,新生代農民工的價值觀念的改變,諸多行業都出現工人年齡偏大的現象。建筑業也出現青黃不接的“斷代”現象,“年輕人難招”成為他們共同的“煩惱”,所以建筑工人數量會越來越短缺,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2015年勞動力規模由2012年的9.37億降至9.11億人,這是中國勞動力人口連續4年絕對值下降,而這同時也是中國今天所面臨的很多問題的癥結所在:人口紅利正在逐年縮水。
制圖:第一財經日報
具體而言,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年的時候達到峰值9.25億人,2012年比2011年減少345萬,這是勞動年齡人口的首次下降。2012年開始逐年下降,2013年減少244萬,2014年減少371萬,2015年減少487萬。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預測2016年至少將保持2015年的降幅,或者下降幅度還會更大?!凹词拱凑?87萬來計算,這5年來勞動年齡人口總共下降了1934萬人,這不是一個小數目?!?/p>
在人口紅利明顯的時期,勞動力處于買方市場,包括建筑工人在內的一線工人并無太多議價的資本,因而工資總是違背市場規律地被人為壓低。
現如今,勞動力逐漸向賣方市場轉變,特別是一線技術工人更是稀缺,因而這類從業者薪酬上漲,這樣的薪酬體系是供需關系的正常合理反映。0
現如今,勞動力逐漸向賣方市場轉變,特別是一線技術工人更是稀缺,因而這類從業者薪酬上漲,這樣的薪酬體系是供需關系的正常合理反映。
另一方面,建筑工地難見“80后”的工人,不僅導致建筑工人出現“斷代”的現象,還讓一些傳統的技術面臨無人繼承的困境。
2015年數據顯示,在近2.69億農民工中有近44%從事建筑行業。然而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新生代農民工占比不足14.5%;60后70后為主的老一代農民工的比例高達29.5%。
受教育程度方面,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生代農民工占1/3,比老一代農民工高19.2個百分點。
有業內人士指出,“新生代農民工隨著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他們更愿意到勞動環境相對舒適、有一定職業發展空間和更多培訓機會的制造企業去工作,而傳統勞動密集型建筑行業工作強度大、環境差,將直接導致建筑業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尷尬局面。
新生代務工者職業要求更多元化,面對職業選擇,他們不僅關心工資待遇、勞動強度等方面,更注重企業的人文關懷、個人能力提升、自我成長、未來發展空間等。0
新生代務工者職業要求更多元化,面對職業選擇,他們不僅關心工資待遇、勞動強度等方面,更注重企業的人文關懷、個人能力提升、自我成長、未來發展空間等。
正是由于一線建筑工人會技術、能吃苦,并且越來越稀缺,他們的薪金待遇才逐年上漲。
建筑工人的未來
廣東省社科院企業管理與決策科學研究所所長林平凡明確指出,我國建筑業的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比較低。“在發達國家,不會有一大堆人來從事工作環境惡劣、勞動強度特別高的工作?!?/p>
要解決“用工荒”問題,則需從建筑工業化入手。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全國已有30多個省市出臺了針對裝配式建筑及建筑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相關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對建筑產業化的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今年3月,國務院在其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10年內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率達30%。
隨著裝配式建筑的星火燎原,在為行業帶來新氣象的同時,建筑行業業態或將面臨洗牌和重構。
隨著裝配式建筑的星火燎原,在為行業帶來新氣象的同時,建筑行業業態或將面臨洗牌和重構。
現在的招工難除普工招工難外,還包括技工招工難,反映的是轉型升級過程中中高級技能人才的短缺性,而實施建筑工技能提升計劃是解決“用工荒”的重要途徑。
隨著機械化程度提升,在建筑業將鮮有靠力氣吃飯的工作,一般建筑或者裝修行業對工人的要求將全面轉化為技術型。
施工周期僅為傳統方式的2/3,用工量大大減少,施工現場無粉塵、噪音、污水等污染。在建筑工技術要求提高、待遇增加、工作環境優化以后,應該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投入這一行業。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裝配式建筑的一步步推廣,所需的勞動力會越來越精簡,5000萬建筑工人中必然會有大量人員退出,屆時如何解決因機械化生產代替人工作業而帶來的過剩勞動力安置,將是擺在行業面前的一個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