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工業化迎來發展黃金期
顛覆了傳統建筑方式的建筑工業化,被公認為建筑行業未來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政策及市場需求的引導,令中國建筑工業化迎來“黃金發展期”,但在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住宅產業化領域,則仍有“瓶頸”亟待突破。
作為目前主流的建筑生產方式,現澆系統普遍存在資源能耗高、生產效率低下、工程質量和安全有隱患等諸多問題。特別是在中國勞動力成本逐漸升高、資源嚴重短缺的背景下,這種傳統建筑方式亟待更替,建筑工業化成為必然選擇。
今年3月,國務院提出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力爭用十年左右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80%。9月14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我國建筑工業化正迎來“黃金發展期”。在業內人士看來,建筑工業化不僅有助于實現建筑全壽命周期成本最小化、質量最優化、效益最大化,也有利于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
事實上,一些企業多年前已開始著手布局。在這次展會上,中集集團、千城綠界集團、長江精工鋼結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攜旗下案例亮相,和能人居科技集團則推出了裝配式內部裝修系統解決方案。
快速成長的中國建筑工業化市場也吸引著“老外們”的目光。澳大利亞模塊化建筑行業專家朗達·卡薩里迪斯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加盟優必(上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后者用26天工期為新加坡樟宜機場建造的皇冠假日酒店項目,成為此次展會的看點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與商業建筑相比,建筑工業化在住宅市場的應用顯得較為滯后,各地已經建成的裝配式住宅大多為保障房項目。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低碳建筑工程中心總工程師杜育科坦言,與傳統的現澆式建筑體系相比,工業化體系尚不具備成本優勢,阻礙了裝配式建筑在商品住宅市場的大規模推廣。而建筑工業化設計、部品生產、施工、物流和驗收等標準體系尚未完善,成為制約住宅產業化發展的“瓶頸”。
據了解,近年來各地針對住宅產業化相繼出臺了各種扶持政策,涉及建筑面積、建筑成本、稅收財政等多個方面。今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則將“健全標準規范體系”列在八項任務首位。
“未來,隨著成本的逐漸優化,以及覆蓋設計、生產、施工和使用維護全過程的標準規范體系陸續出臺,住宅產業化有望迎來十到二十年的蓬勃發展期。”杜育科說。(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