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上述表格,本站發現互聯網家裝門店布局一些特征:
門店數和融資金額不成正比。互聯網家裝“燒”錢的兩大塊,一是低價回利消費者,二是瘋狂開店,其他供應鏈、產品、信息系統的升級屬于合理用錢。從融資輪次上看,融資到B輪及以上企業的實際營業門店數并不多,基本是以直營店為主。其中樂居華庭發展方向仍然以成都為主,家裝e站則采取的是加盟模式。
從擴張速度來看,有增有減。本站在2016年4月曾采訪塞納春天,CEO劉榮稱當時門店數近50家,四個月時間如當時所言實現了“以每個月10家的數量在不斷增長”,現在已經擴張至93家;同樣,金螳螂?家在12月四店首開后陸續增長至41家直營店;城市擴張速度最快的時間段是在2014年底到2015年中,當時互聯網家裝逐漸開始興起,而作為老一批吃螃蟹的人,家裝e站處在一個好的契機,但據公開數據查詢,家裝e站城市運營商數量相比去年8月減少近50家,被爆“分站失蹤”的新聞也有三四起,品牌形象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家裝e站是加盟模式,避免不了當地傳統企業直接掛牌,將傳統業務嫁接在互聯網工具的情況。加盟是城市擴張最快、成本最低的策略,但在管控線下體驗店方面存有一定的風險。
服務業由輕變重的必然性。齊家網直營店39家,新增加盟分店138家,互聯網家裝O2O平臺土巴兔新建7家線下體驗館,有住網截至8月底共24家店正式營業。以流量平臺作為第三方服務的企業開始渠道下沉,是一個明顯由輕向重轉變的標志。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家裝是去“互聯網化”和“傳統”的,服務越重離互聯網影響就越遠,反而離客戶越近。
判斷一個企業的服務能力強弱,計算其門店銷售總量對于新銳品牌是不公平的,現在的第一并不代表未來依然第一,尤其是行業內沒有出現真正的獨角獸之前。能否擴大規模、快速復制取決因素有很多,運營模式、盈利模式、供應鏈體系、市場環境、地域消費習性等。很多創業者除了講情懷還會講夢想,講理論數據,實際上拼到最后,都是拼單店市值以及可持續盈利能力。如果沒有達到盈利,盲目擴張、加盟,都是偽繁榮。但是不得不承認,擁有好的產品和服務質量,率先搶占市場,在加強品牌影響力和擴大服務范圍方面是占據一定優勢的。門店的數量或多或少會成為互聯網家裝奔向獨角獸的墊腳石,同步也需要在硬件方面加強創新與升級。
當地傳統家裝公司及建材商城的抵制,包括二、三線城市對互聯網消費概念的缺乏,地域差異化等,都是目前互聯網家裝企業在線下拓展渠道所遇到的阻礙。想要解決問題就需要合理利用線上優質的流量資源,在產品、人才、管理、服務等方面做相關積淀。互聯網家裝發展不能只是速度上的“快”,更需要穩,做不了“大而全”,做“小而美”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