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住建部關于征求調整建筑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意見的函(建市資函〔2016〕86號)提出取消《建筑企業資質標準》中關于注冊建造師、職稱人員、持有崗位證書的現場管理人員、技術工人的指標要求,在建筑行業內引起共鳴,深受建筑企業歡迎。
建筑企業資質在我國推行30多年,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期發揮了一定作用。企業資質成為建筑企業進入市場的準入證,沒有資質的建筑企業不能承接施工任務,否則就是無證施工,無證施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下稱《建筑法》)絕對不允許的違法行為。所以,建筑企業都十分重視企業資質,視為企業生存的飯碗。
隨著建筑市場進一步開放和不斷發展,建筑企業資質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嚴重干擾建筑市場正常秩序,具體反映在:
(一) 企業資質嚴重失真
企業資質弄虛作假時有發生,因為企業資質標準定得過高,企業為了滿足標準要求,到處拼湊技經人員,出現技經人員一證多用現象(一個證書在多家企業出現),甚至政府主管部門和事業單位技經人員都能在企業資質中出現(現在聯網以后,情況有所改變)。由于企業資質是剛性需求,在行業內形成一些考證專業戶,有的一人能考好幾個證書,到處掛證拿錢,而真正在一線干活的往往沒有證書,形成業內常說的“會考的不會干,會干的不會考”的怪現象。在這種情形下,企業資質已經不能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
(二)資質掛靠成常態化
1.出現一批靠出讓資質過日子的企業
建筑法明確規定,嚴格禁止資質掛靠,但《建筑法》實施多年,資質掛靠現象屢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有的企業感到辦資質很難,要過五關斬六將,而且成本太高。因此,只好選擇掛靠,為一些有資質企業提供賺錢機會。有少數企業基本上靠接受掛靠過日子,每年完成的施工產值90%以上都是掛靠企業完成的。掛靠企業向被掛靠企業交一定的掛靠費(一般為施工產值的1%—2%)。有的企業僅掛靠費一項收入就高達上千萬元,日子過得也不錯,企業不思進取,很少自營。長此以往,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普遍下降,技經人員得不到鍛煉和提高,人才嚴重退化。
2.掛靠為無資質企業大開方便大門
無資質的建筑小老板掛靠一級資質企業,就能以一級企業的身份參與投標;如果掛靠的是特級資質企業,就能以特級資質企業參與投標。通過掛靠,無資質企業就變成有資質企業,低資質企業就可以變為高資質企業,這樣企業資質還有什么實際意義呢?
3.擾亂建筑市場秩序
有些建筑老板用高資質企業名義到處投標,有的能借五六家甚至更多企業資質參加投標,造成一個工程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企業參加投標,一旦小老板沒有中標,就到處投訴,沒完沒了地投訴,弄得政府主管部門頭疼、企業之間關系緊張,要想息事寧人,中標單位必須在經濟上給小老板一定的補償,才能把事情擺平,這種現象在一些地區屢見不鮮,這樣的建筑市場秩序對行業發展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