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勢一周要聞
轉型再平衡:中國經濟很大可能將在一兩年內成功“觸底”
當前,我國經濟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底”在何處?從高速增長回落后前景如何?這是我們在“十三五”時期直接面對的重要問題。我國經濟增速回落,直觀地看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背后則是經濟結構、增長動力和體制政策的系統性轉換;從長期增長過程看是增長階段的轉換,可稱之為“轉型再平衡”,也就是由高速增長的平衡轉向中高速增長的平衡。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815/97039.html
“營改增”新政百日考:行業稅收執法尺度依舊謎團未解
從2016年5月1日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到現在已經過去三個月了。在中稅網稅務師事務所總裁王冬生看來,納稅人經歷了“一開始手忙腳亂,到逐漸習慣”的一個過程。不過,對于企業而言,這個逐漸習慣的過程有不少的困難需要克服。除了不斷被提及的稅負變化問題,還有諸多在實際操作和技術層面的問題也開始不斷出現。比如,企業對政策理解的不到位、對增值稅發票認識偏差,以及企業對稅務風險的控制等問題。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815/97045.html
財政部:將構建全國統一規范透明的PPP大市場
8月15日,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中國PPP融資論壇上表示,要大力發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事業,PPP改革是一項全面綜合性改革,投融資工作是這個系統工程的關鍵環節之一,非常重要。
史耀斌介紹稱,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擬采用PPP模式的儲備項目已經達到了9285個,總投資預計超過10.6萬億,其中已落地項目的投資額超過1萬億元。史耀斌強調,融資難、融資貴、渠道不暢是當前PPP融資中的主要問題,是相關體制、機制、渠道和產品等要素不適應、不協調、不配套的結果,需要政府、金融機構、社會資本的通力合作和改革創新加以解決。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816/97141.html
專家:中國具有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三好”條件
在近日舉行的廣發銀行財富論壇上,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主題演講中提出自己對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的判斷--中國經濟正在走大“U型”的底部。“從增速上講宏觀經濟見底,2016年和2017年是U型的底部。今年我們預計是6.7%的增速,明年是6.6%增速,這是底部,到2018年,可能會走出底部”。
對當前的經濟新趨勢,李稻葵用兩句話進行了總結。第一句話:中國經濟長期來看仍然有潛力,包含未來的房地產、財富管理、企業增值升值,從長遠來看,我們保有很好的信心。第二句話:短期還需要一段時間比較艱苦的調整,才能實現長期發展的潛力。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816/97147.html
財產權變革成改革“活眼”:中國經濟進一步增長的“紅利”在哪里?
有關部門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民營經濟對GDP貢獻超過60%,就業貢獻超過80%。但近來民營企業發展觸頂下滑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對國家大力提倡的PPP積極性也不高。政府千方百計鼓勵,不遺余力進行自身改革,試圖減少一切阻礙民營資本投資的制度障礙和行政門檻,但民營資本仍無動于衷,中國經濟最大的熱點之一--PPP,始終不能成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到底是什么在制約中國經濟進一步增長?作者認為,究其根源,是落后的財產權觀念及相應的法律制度。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816/97156.html
25省區市中國制造2025政策落地 制造業新三極格局成型
《經濟參考報》記者梳理發現,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至今,已有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安徽、山東、陜西、四川、新疆等25個省區市出臺了具體的地方實施政策。從政策內容來看,各地形成了東部轉向高端裝備制造、中部產業升級、西部優勢產業突破的不同發展思路。相比我國傳統的東中西部“老三極”格局,制造業“新三極”格局正在加速成型。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818/97277.html
中國經濟數據異象:GDP增速差距大 21個城市為負數
中國各城市上半年經濟數據公布后,出現了四大異常現象:上半年GDP增長為負數的城市竟有21個,數量之多屬于罕見;福建省一向低調,近期的發展態勢卻令沿海各省黯然失色;煤炭城市一片蕭條,安徽阜陽卻一枝獨秀;GDP增速最快的城市達20%,而最糟糕的甘肅嘉峪關市增速卻為負31%,差距之大,前所未有。城市經濟學博士李曉鵬對上述種種重大異常現象的解釋,無意間勾勒出各地區未來的經濟命運,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