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晚,中國水泥協會發布了關于“設立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的政策建議”的函,供各省市水泥(建材)協會向省級政府主管部門提出政策建議,盡快促成省級專項資金文件的出臺和實施。在此我們精選了8大重點內容:
1)現階段去產能的基本任務:全行業熟料產能年利用率要達到80%左右;各省區水泥熟料生產企業85%以上實現盈利。2個指標同時達到。2)實現行業產能利用率不低于80%,五年內全行業需要淘汰和壓減水泥熟料產能約3.9億噸以上,約有13萬人左右的職工需要轉崗或安置。3)提出被關閉熟料生產線參照設計產能規模,按每噸熟料平均補償不低于50元標準,“十三五”期間至少需要籌集專項資金200億元以上,補償資金主要用于過剩產能退出企業的職工的轉崗、安置補償等相關支出。
4)專項資金征收范圍、方式和標準:征收對象為全部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熟料和完整水泥生產線分別按每度電加價不低于0.11元、0.07元征收,由供電部門在代收專項資金后的當月,扣除8%管理費后轉入“專項資金”獨立賬戶。
5)早退多補,晚退少補。17年以前退出上浮平均補貼水平的20%,17年以后給予平均補貼水平的80%補貼。
6)運行時間短多補,時間長少補。2006(含)年以后建成給予平均補貼水平的120%補貼,2006年以前的建成的給予平均補貼水平的80%補貼。7)產能退出企業,其碳排放配額和排污權可保留用于碳市場及排污權交易。8)各省市可參考本專項資金征收辦法與標準征收,但不能低于此征收標準。點評
1.有錢了:該函響應了國辦34號文《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第十九條“金融支持”中的內容:探索由大型骨干水泥企業和平板玻璃企業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聯合設立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專門用于獎補主動退出的產能。
2.目標較高: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將提升至80%,另外區域的集中度也有望大幅提升。參考過去水泥產能利用率80%附近時行業平均盈利水平,我們預計龍頭企業的ROE有望回升至16%以上。
3.措施得當:強制征收,電價加成抬高了每噸熟料、水泥成本約7元、5元,利好技術規格更高的龍頭企業。市場化退出,早退多補,晚退少補,新線多補,老線少補。50元/噸的補貼底線是合理的,對于06年以前的生產線來說,相當于1年的折舊成本。而基層反饋的補貼意愿更高,甚至達到80~100元/噸。
4.期待各地方細則出臺,并增加補丁,比如騙補復產的制止措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