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裝修平臺模式可以給用戶提供哪些價值:
一是提供的裝修服務比較全面,半包、整包都有,可以找設計師設計方案,也能買主材、家具,反正只要裝修相關的事兒在上面基本都能找到服務商。
二是一定程度解決用戶找靠譜裝修公司困難的問題,畢竟平臺已經做了一輪篩選和考察,并留有裝修公司的質保金,可以對出問題的業主先行賠付。
三是正是由于不懂裝修,用戶從心里期望有專業的人給自己撐腰,為自己打氣,反正我是通過你們平臺找的裝修公司,出了問題你們也跑不掉。
裝修撮合平臺的窘境
平臺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撮合交易,雖然成單率可能很低,但由于用戶規模足夠大,成單規模也不小。而裝修成敗的關鍵在于落地服務,作為主要承擔交易撮合的平臺方,介入裝修工程管控絕非易事。
另外,平臺的局限性還在于只是一個聚合流量的消費渠道,如果施工環節出問題,用戶會遷怒于網站,而這種情況在所難免,因為平臺對企業的控制力有限。事實上,平臺的控制力直接決定了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
1、平臺更容易受到行業大環境的沖擊
隨著房地產增速放緩及房價增長乏力,過去十來年爆發式增長的房地產市場一去不復返,新增購房用戶增長下滑,直接影響到了家裝行業的發展。很多傳統家裝企業都面臨生存的壓力,而這些撮合平臺還只是作為信息中介,切入市場不深,對家裝線下產業鏈滲透不夠,那么產生的附加值自然很低,很容易受到家裝行業整體放緩的沖擊,以及市場擴張的瓶頸也會逐漸顯現。
2、業主選擇的困惑還存在
比如介紹了3家裝修公司,那么這些公司的實力到底如何?口碑怎么樣?干活水平如何?真實的情況平臺都不一定摸透,更何況是用戶。
如選材料,那么多品類,每個品類里又有那么多品牌,涉及到不同的風格、顏色,大部分用戶是沒概念的,雖然平臺有挑選和推薦,但如何保證你的專業性和獨立性,不是因為利潤、關系等原因優先推薦的,且就是最適合這個用戶的呢?
3、平臺的監控沒有那么有效
平臺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解決裝修公司和業主天然的矛盾,施工周期那么長,裝修公司又是發包給工長,漏項增項那么多,材料到底是不是真的,施工節點驗收有沒有到位。這些平臺基本是難以管控的。
而且線上平臺的裝修保障是簽訂了三方合同,對線下工人和家裝公司的管理、控制能力不敢恭維,遇到裝修公司老板跑路,制約能力太弱。一般是出了問題實在無法調和時,用戶才找平臺處理。
齊家網CEO鄧華金也說:“齊家過去是做撮合生意的,把網站上的流量變成按口碑排名的裝修公司,這個工作應該是BAT做的,我們也覺得自己推薦的裝修公司是不可靠的。他們提供的施工是我們完全無法掌控的,哪怕有監理的監督。”
裝修平臺模式如何“進化”
大家都知道平臺模式有很多問題,那么如何讓其效率更高,用戶體驗更好呢,這里做一些探討,有的企業正在做,有的是穆峰基于對行業的觀察和從業者經驗的總結。
1、統一標準,讓用戶更準確、快速選擇裝修公司
信息平臺將用戶裝修信息交易給不同裝修公司后,你會發現裝修公司的報價用戶沒有可比性,如材料品牌、尺寸等大同小異,用戶也不懂看得頭暈目眩。
那么如果把工程管理的經驗應用進來,做一個類似的平臺:平臺簽約設計師,他們給業主量房、做設計圖,并根據用戶的需求做預算,包括材料及水電施工,然后平臺根據設計圖和裝修要求匹配三家裝修公司,他們基于這個統一標準進行報價,用戶根據價格、資質、口碑值再綜合判斷選一家。
不過這里有一些問題,如現在行業內的設計師難以達到這么高要求,得懂材料和價格,還得在設計圖上體現更多的施工細節;還要收取一定的設計費,在設計免費的大環境下,這個費用難收取;另外當裝修公司在上面只是比價的時候,會形成惡性競爭不過始終在為用戶做一項工作就是透明,以及可能的最低價,這個方向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