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市場處在爆發前夜,京東卻在重點關注智能家居
事實上,京東最需要警惕的并不是天貓,而是自身的市場策略是否符合市場趨勢。為何這么說?感興趣不妨翻查一下過去半年京東在家居市場都做了哪些事情。從媒體傳播層面來看,絕大多數與京東家居有關的話題都是圍繞“智能家居”展開的,不過推動智能家居業務發展的部門不是京東服飾家居事業部,而是京東微聯,(前身是京東超級App,)屬于京東的子公司京東智能旗下的產品。除了智能家居話題以外,過去半年很少出現有關京東家居事業部的消息。
這里并不是否定京東微聯專注的智能家居項目,因為京東一直以來都是以3C大小家電為核心業務,所以向以電器設備為核心的智能家居方向延伸無可厚非,而且智能家居也被認為有超高的市場潛力。不過,智能家居究竟何時才能市場化還是未知數,這個行業已被熱議兩三年之久但仍不見成效,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可能還需等待很久很久。現階段擺在京東眼前更實際的其實是爭奪家常規家居類目市場。
品牌跨界對企業而言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而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都盯上了家居市場,包括Kappa,H&M、ZARA在內的諸多知名國際品牌都已跨入家居領域。隨著中國人均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愈發的追求生活品質,對家庭軟性配套用品的需求越來越強,尤其是家居電商市場正在快速成長,去年雙十一羅萊、水星、富安娜、夢潔、博洋等高端家紡品牌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對于國際品牌而言中國的家裝市場愈發誘人,例如kappa家居計劃在2016年到2017年,快速形成300家線下門店的規模,而在電商層面kappa家居已決定與天貓獨家合作了。
如此市場情況需要引起京東的重視了,從電商市場發展走勢上來看也到了挖掘家居市場的時候了。京東去年八月分拆成立服飾家居事業部本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服裝家居電商業務,但成立之后的重心一直都在服裝市場,在家居市場卻遲遲沒有大的舉動,反倒是被京東智能方面搶走了在家居市場的風頭,而這兩日又出現了3家國際品牌退出的運營危機,如果競爭對手已經打上門了還不反思一下家居電商該怎么做,那還要等到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