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裝飾裝修行業協會會長 陳麗
裝飾裝修行業與國計民生關系十分密切,特別是與人們的“安居樂業”有直接的聯系,它與土木工程、設備安裝一起共同支撐起整個建筑行業。而在它的產業鏈中,又有公共建筑裝飾、家庭住宅裝飾、建筑幕墻、建筑遮陽、歷史保護建筑修繕、室內裝飾設計、裝飾材料、室內外環境藝術陳設、信息技術應用等九個環節。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發布,《意見》對著力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著力塑造城市特色風貌,著力提升城市環境質量,著力創新城市管理服務等提出了新的目標和任務。
結合《意見》中談及的裝飾裝修、建筑幕墻、綠色建筑等具體內容,我們請上海市裝飾裝修行業協會會長陳麗女士談談貫徹落實《意見》的打算和行業發展的思路。
一、接受政府委托,繼續加強玻璃幕墻整治。
玻璃幕墻相對傳統墻體自重更輕,僅為磚墻粉刷的1/10—1/12,它作為建筑外立面的主要形式,廣泛應用于中大型城市的商業、辦公、公共建筑,實現建筑美學、建筑功能和建筑結構等多種因素的有機地統一,能滿足建筑物防雨、抗風、采光、隔熱、保溫、隔聲的功能要求,且具有維護保養方便、能適應舊建筑物立面更新的需要等應用特點。其優勢決定了玻璃幕墻在上海這類軟土地基城市建設中的不可替代性。但它的安全性受到社會的關注,常有脫落、自爆傷人的消息見諸報端。
在上海市住建委指導下,協會受政府部門委托,從2011年起,配合市區兩級建設主管部門開展既有玻璃幕墻建筑專項整治工作。至今已基本完成市中心區域的既有玻璃幕墻普查工作。期間,協會前后組建60多支專家組,完成了一萬多幢既有玻璃幕墻建筑的普查及信息匯總工作,發放了一萬余冊《上海市玻璃幕墻資料匯編》。對普查中發現有安全隱患的建筑,協會進行了記錄和匯總,并開具整改單,告知業主或物業及時整改。通過整理、分析,匯總,協會完成了各區玻璃幕墻建筑數據統計并將普查表掃描存檔。為了配合本市既有玻璃幕墻信息管理平臺的信息輸入工作,協會還將普查的數十萬條信息逐一輸入到“上海市玻璃幕墻信息管理系統”中。在掌握全市幕墻基本情況后,為建立既有建筑幕墻長效管理機制。協會還制定《既有建筑幕墻事故應急搶險工作預案》,組建應急專家組(含設計、施工、檢測、材料、設備領域)和應急搶險隊伍;成立了多支建筑幕墻專業維修隊伍,共審核企業維修隊伍40家,維修人員890人;開展了既有建筑幕墻現場檢查組認定管理工作,通過技術考核,認定了現場檢查組25個,現場檢查技術人員380余人。為維護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合格人員和技術支撐。
二、加強行業自律,深入開展規范服務達標。
家庭住宅裝飾裝修具有產業環節多、標準產品少、施工周期長、消費金額大、不可控因素多等特點,加上部分從業者不誠信行為,一度成為百姓投訴的熱點、社會關注的焦點、行業管理的難點。
我們在上海市精神文明辦的指導下,從2003年起開展了家裝行業規范服務達標工作,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家裝行業社會滿意度分值不斷上升,不少達標企業還獲得了上海市名牌企業、上海市著名商標等市級榮譽。我們圍繞家裝行業創建達標開展的工作有:
1、以制定行業標準為基礎,明確行業規范的依據。協會先后制定或修訂了《施工示范合同》、《驗收規范》、《施工技術規程》、《服務規范》、《人工費參考價》等標準規范。
2、以階梯管理為手段,鼓勵先進企業不斷發展。對原來的多項評選項目開展系統性地刪減。確定了一套科學規范的評價進階體系,分成“達標企業”和“星級企業”、“信得過企業”和“信得過標桿企業”兩個評價方向四個層次的評選,為家裝行業的精細規范管理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以誠信服務為目標,方便市民監督和選擇企業。為進一步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家裝行業進一步推動“質保金制度”,并結合互聯網手段,推出質保金企業。
4、以宣傳導向為抓手,切實加強誠信企業宣傳。近年,協會在家裝方面定期舉辦新聞發布會,每年的宣傳報道都在30篇以上。協會還與“中國網―生活消費頻道”、“老娘舅熱線”等開展合作,努力樹立正規企業形象。
通過達標工作,家裝行業的誠信度已經遠遠高于2003年創建時,家裝“馬路游擊隊”的比例更是大幅下降。我們有責任、有能力、有恒心去把惠及民生的工作做好,讓老百姓真正安居樂業。
三、整合行業資源,探索綠色節能裝修。
我們要貫徹《意見》提出的“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建筑方針,探索綠色節能裝修。
綠色節能裝飾要做的方面很多。比如,設計時要多考慮利用光伏、風能、地熱等;盡量不使用能耗大的材料產品,減少碳排放;使用BIM軟件,加強工程的總體控制,減少材料損耗等;選材料和選產品時采用降耗產品;減少運輸和現場施工作業,實現裝配式等等。
此外,我們要著重研究和推廣遮陽技術,這個行業興起有二十多年時間。國內外的實證數據表明,建筑遮陽能有效減低能耗10%,許多案例的實踐也證明,建筑遮陽具有節能、減排的功能,并在技術上是先進的、在操作上是可行的、在經濟上是可控的、在效果上是明顯的,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同時,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把玻璃幕墻和建筑遮陽進行整合,這將是建筑節能領域的一項重要工作。
四、發揚工匠精神,修繕歷史保護建筑。
過去的建筑和街區是濃縮的歷史信息,體現時代特征。上海素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在這塊土地上,留存著許多各具風格的特色建筑。從結構形式和建筑材料來看,上海地區優秀歷史建筑主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磚混結構、磚木結構3大類。從功能上可分類為官方建筑、商業建筑、娛樂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業建筑等6類;從建筑風格式樣上看,有哥特式、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主義等西方古典建筑風格,還有上海獨特的石庫門建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解決老城區環境品質下降、空間秩序混亂、歷史文化遺產損毀等問題,促進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際線、色彩和環境更加協調、優美。通過維護加固老建筑、改造利用舊廠房、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恢復老城區功能和活力。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保護古遺址、古建筑、近現代歷史建筑,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展現城市風貌。
作為裝飾行業,有義務也必須做好歷史保護建筑修繕工作,讓保護建筑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礎上,重新煥發建筑的生命。這需要我們行業發揚工匠精神,提高修繕的工藝水平,把先進科技和管理理念,融入到對保護建筑的修繕中去,把傳統的工藝繼續發揚和傳承下去。“工匠精神”是我們這個行業的優良傳統。先驅者是魯班祖師爺。工匠是指把99%,提高到99.99%的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求專、求新、求精”,即專注、創新從而達到品質極致的境界。“上海工匠”一直以精益求精、嚴謹細致的高超技藝,追求完美、創造極致的職業精神,攻堅克難、創新超越的優秀品質,而受人尊敬。在手工業時代“工匠精神”是我們行業的當家法寶,近來漸漸被大家淡忘了。在互聯網時代,尤其要注重傳承和發揚這種精神,做到“修舊如舊”,讓上海保護建筑展示出過去的風采,講述一段又一段讓人回憶和銘記的歷史故事。人們“在城市中游走,就是要置身于歷史之中”。
五、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行業管理等級。
當今世界,集信息技術大成的互聯網影響著全世界的方方面面。“互聯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之一。
由于互聯網是處理信息成本最低的基礎載體,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我們也可以借助它來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提升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家裝行業已經對“互聯網裝飾”進行了探索。一方面,一大批“互聯網家裝”企業涌入行業。一方面,許多家裝企業利用互聯網,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以數據為紐帶,實現線上線下全流轉的消費閉環。
公共建筑裝飾、幕墻行業要繼續研究BIM技術在工程上的運用,實現工程各階段信息共享和傳遞,提升工程的效率和品質。
我們的企業也可以運用“ERP”系統改造管理架構和流程。“ERP”系統是企業整個運行系統的“大腦”,它記錄著運作的全過程,也負責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協調,無論對企業的內部管理,對工程的材料,工期管理等,都有重要作用。
我們協會秘書處已經從2015年9月1日起使用辦公自動化軟件OA系統,各項工作都在系統上申報、流轉、審批,辦公已經不受空間、時間限制。我們還使用了手機端APP,工作人員利用手機就可隨機處理各類事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協會還對外開展信息平臺建設,正在著手建立和完善家裝和幕墻兩個垂直網站,希望通過網站,為優秀的家裝企業承接業務,為幕墻行業提供維修和維護服務。
此外,協會官方微站(微信號:shzsfb)“上海裝飾”已上線發布。在微站上,全體會員企業的名錄以大黃頁的形式在微站上亮相,協會動態、行業政策、相關通知都能及時反映到關注者的手機上,方便了會員企業了解協會工作,也為企業宣傳自身形象提供了平臺。
六、加強職業培訓,參與農村精確扶貧。
目前,我們行業的用工問題面臨兩難:一是缺乏一線勞動力;二是缺乏行業內工藝高超的工匠。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準備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廣泛吸納外來農村人員,設想在“老、少、邊、窮”地區,開展職業培訓工作。我們要積極參與國家的精確扶貧政策,為當地培養人才,也可以為行業提供后備勞動力。
二是要做好企業的轉型發展。要進一步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專業型、技術型轉變。要培養工人成為職業技術工人。
三是要做好傳統工藝傳幫帶。要通過技術比武的形式,引導行業中技藝高超的工匠帶好徒弟,傳授技藝。
通過這些工作,既提高了農村人口的就業,為精確扶貧提供“造血機制”,也可以逐步解決行業用工的難題。
陳麗會長說:世界變化很快,市場變化很多,但千變不離初衷,萬化不離其宗。我們敬業就能贏得尊重,我們誠信就能贏得尊重,我們奉獻就能贏得尊重。我們要堅持“誠信、質量、服務”,為業主、為社會提供優質裝飾作品。幾千年來,我們這個行業的能工巧匠,匠心獨運,用秦磚漢瓦、用斗拱榫卯、用金粉丹朱,為中國建筑增光添彩。經歷過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從未被顛覆過,反而利用了氣能、電能,生產出許多工具,如利用氣能制造出汽泵、汽釘槍,利用電能制造出電刨、電鋸、電螺絲刀、電沖擊鉆、電鉆,提高了勞動效率和裝飾質量。在互聯網時代,同樣也是如此。
建筑裝飾是植根于人們對于美好生活向往之中的行業,骨子里傳承著工匠精神的天然基因,我們具有“化腐朽為神奇,化神奇為更神奇”的能力,當然也能利用互聯網技術,以市場為導向,以需求為核心,以品質為根本,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在貫徹執行《意見》的行動中,我們要從加強誠信建設入手,建立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努力打造一個社會尊重、百姓滿意、政府放心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