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8:PPP
PPP項目為行業帶來發展新機遇
背景:2015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合作模式。隨后,《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財政部PPP項目合同指南(試行)》、《關于妥善解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在建項目后續融資問題的意見》等文件相繼出臺,伴隨著“一帶一路”等戰略的實施,PPP模式成為了建筑業的熱點話題。
分析:從2015年開始,PPP模式在各地全面鋪展開,業內人士稱之為PPP元年。據統計,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創新,目前全國各地已推出的PPP項目1800多個,總投資高達3.4萬億元。
目前,對于建筑企業來說,惡補PPP知識、盡快投身PPP項目,“分一杯羹”,是當務之急。因為,多數企業意識到,PPP模式的出現,為企業承攬業務打開了一個嶄新的空間。在這方面,央企憑借自身強大的管理能力、融資能力等,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
政府契約精神的缺乏和“換屆風險”依然是PPP項目失敗的重要隱患,這也是在觀望的企業最擔心的一點。只有真正解決風險問題,PPP模式才能在建筑業蔚然成風。
關鍵詞9:建筑產業工人
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刻不容緩
背景:2015年11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在行業勞務管理交流會上,明確表態,“鼓勵企業建立自有的工人骨干隊伍”。
分析:2014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建筑勞務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企業應擁有一定數量的與其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骨干技術工人,或擁有獨資或控股的施工勞務企業,推行實名制用工管理。2015年施行的《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中也明確提出,各級施工企業應具備相應技能水平、一定數量的技術工人。這些政策的出臺,就是要逐步建立以施工總承包企業自有工人為骨干、專業承包企業自有工人為主體、勞務分包和勞務派遣為補充的多元化用工方式,構建有利于形成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長效機制。
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建立必須提上工作日程,一是因為我國“人口紅利”正逐步消失,建筑業農民工人數銳減;二是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培養、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穩步提升建筑工人的整體素質,是建筑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和必經之路。
關鍵詞10:“走出去”
建筑“中國標準”“走出去”前路漫長
背景: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媒體稱中美將成立高速鐵路項目合資公司,建設并經營美國西部快線高速鐵路,全程370公里,連通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同樣,習近平主席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也與英方討論了高鐵合作問題。此前,2015年4月,中英鐵路聯合工作組已成立。專家表示,中國高鐵進入歐美市場意義重大,如果美國都接受了中國高鐵的標準和條件,對其他國家將有極強的示范效應。
分析:中國的高鐵建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從引進技術到領先全球,短短10余年間,高鐵不僅獲得了國人的青睞,也備受世界矚目。“中國速度”已經在世界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以高鐵“開路”、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將帶動中國制造、中國建造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走出去”是建筑業近年來的重要戰略。在此過程中,成績是卓著的,教訓也是深刻的。總體來看,中國建筑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大多沒有應對國際市場的能力,在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國際化的經營管理人才,熟悉相關法律法規、民風民俗,自覺地融入當地的市場環境等方面做得都不夠好,遑論“中國標準”。目前來看,企業要“走出去”,必須“借船出海”,與有經驗的、已經在國外取得較好成績的先行者為伍,不斷提升綜合能力,才能打開新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