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建筑業大事不斷,業內人士遍嘗欣喜、憂慮、振奮滋味。令人欣喜的是,行業總體保持了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令人憂慮的是,行業發展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企業轉型之路并不平坦;令人振奮的是,建筑業支柱產業地位鞏固,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對行業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關鍵詞1:“營改增”
試點延遲利好建筑業
背景:按國家規定,建筑業“營改增”將隨著2015年的結束順利實施。實際上,在財政部有關領導講話中可以看到,建筑業“營改增”推進的措詞從“完成”到“力爭完成”再到“適時納入”,最后是“抓緊推進”。2015年12月28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京召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提出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
分析:毫無疑問,“營改增”在建筑業內的探討已持續很長時間。根據各大協會、企業及相關組織測算,建筑業“營改增”采用11%的稅率后,稅負將大大增加,可能會導致整個行業的“破產”。建筑業“營改增”涉及建筑企業經營模式、組織架構、投標、采購、合同管理、財務管理等各個方面,考慮到建筑行業發展現狀,理論測算與實際偏差過大,達不到“營改增”為企業減負的目的。
“營改增”試點延后,未來政策可能會向建筑業傾斜,對建筑業長遠發展有利,也為行業規范管理、與試點更好對接爭取了有利的時間。
關鍵詞2:秩序
統一開放的建筑市場有望建立
背景:2015年9月1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在聽取某央企談到為了在各地區投標而注冊了200多個“空殼”子公司后,對有關部門負責人說:“建筑市場應該是統一的市場,不能搞地方分割!”9月2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關于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的若干規定》的通知,明確要求地方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在建筑企業跨省承攬業務監督管理工作中,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直接或變相實行地方保護。
分析:地方保護相關政策實質是在變相鼓勵建筑市場的不正當競爭。地方保護使本地企業占據一定的優勢,真正有實力的建筑企業卻被淘汰,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這對整個建筑市場的良性發展形成了致命的打擊。地方保護不僅使工程質量得不到應有的保障,而且使本土企業失去了充分競爭的機會,成長空間縮小。同時,地方保護必然導致腐敗的滋生,“工程建起來,干部倒下去”的事件已屢見不鮮。
《關于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的若干規定》2016年1月1日正式施行后,將對建筑市場良好秩序的營造產生重要的影響,也將為行業持續、快速發展掃清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