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合作共贏,共促絲路繁榮。由住建部、國務院參事室、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支持,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和中國國學研究與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土木工程國際論壇于11月19—20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意大利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位代表參加了論壇。
“一帶一路”
主導“十三五”開放發展新格局
在19日上午舉行的論壇開幕式上,住建部副部長易軍發表致辭。易軍指出,開展“一帶一路”土木工程技術交流,對促進沿線國家工程建設領域的交流合作、協同發展和技術進步具有積極意義。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將“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作為“十三五”時期實現中國開放發展重要內容的新形勢下,全力實施“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成為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各國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按照中央要求,通力協作,加強溝通,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同有關國家共同打造互信、融合、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確保“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順利實施。
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方寧在論壇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發展戰略。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需要將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薪火相傳,促進各國經濟和科技均衡發展。
中國科協國際部副主任王慶林代表中國科協向參會的各國代表表示熱烈地歡迎。他指出,中國科協高度重視推動“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將“動員和組織相關學會和部門,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積極開展項目設計”列入了科協2015年重點工作,并開展了相關工作。中國科技領域在推動實施“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科技合作、科技人才和交流活動的支持和引領。“一帶一路”建設可以以科技合作為切入點,加快與相關國家的科技合作,特別是以互聯互通為突破口,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加強與相關國家后備人才的交流和培養工作,促進各國科技的均衡發展,進而推動各國經濟的平衡發展。
工程建設
助力鋪就“一帶一路”通途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催生了一批工程建設項目,這些項目的推進也成為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巨大推動力。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住建部原副部長郭允沖在致辭中指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政府和企業的工作,科技社團作為聯系政府、企業、行業專家的橋梁與紐帶,可以并應該發揮重要作用。2015年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圍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需求,將學會發展與國家發展戰略緊密結合,在標準規范編制、科技人才評價、科技獎項評選、工程科技推廣、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開展了一些工作。今后,學會將在加強工程建設科技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工程建設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領域后備人才的培養和交流等方面與有關國家開展廣泛合作。
“一帶一路”土木工程國際論壇分別以交通與隧道、建筑文化遺產與建筑工程為主題進行了分會場交流。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就《智慧城市》《規劃先導——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血脈暢通奠定基礎》《我國隧道工程技術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前景》《面向“一帶一路”的綜合交通與運輸體系之構建研究》《蒙古國的古代居住建筑和文物維修》《我國混凝土標準在非洲工程項目實施中的問題與思考》《英國第二條鐵路——地面調查》等主題進行了探討。
跨國聯手
實現絲路建設愿景
在開幕式最后,與會的各國學術組織代表共同簽署了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提出的《國際土木工程科技發展與合作倡議書》。倡議書建議各國的工程建設領域的學術團體加強和開展“一帶一路”國際土木工程科技發展與合作,促進各國經濟、科技、文化的共同協調發展,促進各國經濟與科技的共同進步。
在論壇交流環節,國內外代表分別以《“一帶一路”絲路互聯互通的關鍵問題》《絲綢之路與吳哥的文化與歷史》《加拿大建筑健康健康監測》《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及其對交通基礎設施的影響》《英國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經驗》《“一帶一路”中的鐵路基礎設施服役性態監測與安全保障問題》《20年來的中外文物建筑保護與考古合作與交流》《絲綢之路的歷史成因與當代啟迪》《論哥倫比亞工程師會在國家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階段的角色》《中國-尼泊爾-印度跨喜馬拉雅鐵路通道研究》《非洲鐵路網中長期規劃概要》為題與參會代表進行了交流和溝通。中外專家的交流碰撞,點燃了催動“一帶一路”工程建設的新火花。
此次論壇以“一帶一路”建設與土木工程的發展機遇為主題,從社會科技社團的角度探討以工程建設科技推動實施“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促進相關國家的經濟融合以及共同發展,將科技交流與文化交流緊密結合,對團結各國的工程科技建設人員,推動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促進各國進行更廣泛的工程建設科技交流與合作,促進各國工程建設科技人員的溝通和交流,探討“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工程建設合作方式,促進各國科技的均衡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