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6日,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家居裝飾業商會設計師委員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麗維賽德酒店2樓11舉行。
全國工商聯家居裝飾商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張傳喜以及由史南橋、方振華、張清平、時沈祥、簡名敏、彭政、李奇恩、陳子俊、王鳳波、廖志剛、Stefano Tordiglione、Luca di Cesare、賴亞楠、王小根、孫天文、任清泉、張成喆等人組成的中華設委為導師團出席了本次會議。
會議現場
現場直播:
全國工商聯家居裝飾商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張傳喜:
大家好,感謝大家參加連續兩天的活動,首先我代表商會對大家再一次表示感謝,感謝大家對商會工作的支持,商會成立以來,始終將設計和品牌是作用我們的核心工作。
我們這個商會是2003年1月份成立的,當時成立的時候,是企業自發成立的,是由下而上的,企業希望能成立這樣的一個為企業家,還有民營企業去服務的這樣一個組織。成立之后,我們行業當時存在的問題,一個是設計沒有原創,當時很多人還是在互相抄襲,就是抄襲同行的,還有抄襲國際的一些品牌,當時存在著這樣的一個現象。
另外就是行業缺少品牌,所以商會成立以后重點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04年我們是在家居行業,率先在全國設計了比賽,也出版了一個設計大賽的作品集。家居行業很知名的設計師都是當時第一次設計大賽的評委。
我們設計大賽結束以后,我們又拿了很多。在商會剛成立,資金很有限的情況下,拿了真金白銀去獎勵設計師,2004年我們一等獎是獎勵2萬,當時我們的會費一年是只有100萬,一年的收入。當然我還給二等獎,三等獎。所以我們在這塊,我們對設計可以說是不遺余力。
2005年我們發起成立了第一個行業的軟裝設計委員會,因為當時軟裝應該是10年前了,剛剛起步,當時剛剛國內有這個需求,可能設計師是不懂軟裝,不了解,市場是有需求的,我們就請一些優秀的設計師,特別是來自臺灣香港在軟裝走的比較前一步的設計師。給大陸的設計師做一些普及,我們企業當然也請了很多國際的設計師,給我們國內的設計師做軟裝的培訓。
這10年,我們做的軟裝培訓班已經做了100多期,可以說在設計這個方面,我們是不遺余力,我本人也是連續10年擔任了中國十大杰出設計青年的評委,這個是當年是團中央的光華龍湖基金會(音)去創立的這樣一個國家級的獎項。這個獎是帶國徽的,帶編號的,所以這個獎項,我們商會也是作為這個獎項的發起單位。
當時因為我是秘書長的原因,也是做這個獎項的評委,我們這十年也推選了像楊文杰(音)很多在家居設計,包括產品設計有關的一些青年設計師,成為中國十大杰出設計青年。
今年2015年5月份,我本人又是擔任了世界綠色設計組織,綠色家居委員會的主席。這個組織是在兩年前以中國為主導發起的一個國際組織,由光華基金會(音)還有歐盟,還有聯合國的一些機構,還有新華社,一些國際的機構聯合發起的這樣一個國際性的組織。
這個家居委員會是今年剛剛成立的,一年有兩次會,5月份是在揚州。今年10月份是在米蘭,世博會閉幕期間又舉辦了歐洲的峰會,每年的委員會今年設立的一個關于室內設計,家居設計,還有對行業有貢獻和推動作用的這些人物的一個國際性的獎項,今年我們就獎勵了一個設計師。今天他遲到了,開會了,今天他是開會了。
明年在揚州,10月份還是在布魯塞爾(音),一年還是舉辦兩次家居委員會的年會,我們會在明年更多的去表彰和獎勵一些國內和國際的知名的設計師。
今天其實我們這個發布會,主要是中華設計委的一個發布會,我也介紹一下中國設計委的成立的背景。先把這個背景介紹一下。這個中國設計委是以全國工商聯商會家居裝飾商會為依托,通過家居設計行業、室內設計行業、以及家居產業這三大行業,協同發展,全面提升中國家居行業從業人員整體水平,培養優秀設計人才,挖掘創新的設計,服務家居產業,全力推動家居產業,開放協同設計平臺。
那么我說的通俗一點,我們商會雖然是一個民營企業家的組織,大家昨天也看到我們商會細分了很多專業委員會,特別是把建材這一塊,明年還會有一些家居的專業的委員會,那我們成立的時候是以家居為主的,以家居企業,包括賣場,現在國內的這些,大家經常能見到的像紅星、居然、歐亞達(音)這些國內知名的賣場都是我們核心的會員,也是我們最早的會員。我們為會員企業做服務,其實設計是我們重要的一個服務內容,但是設計不是靠秘書處服務的。是靠廣大的設計師,在為客戶,為中華消費者服務的同時,企業也是有需求的。比如說企業是需要他們自身的設計師的培養,企業需要產品設計,需要店面設計,需要整個形象的包裝,這一塊我們商會的作用是要搭建一個平臺,把企業家和優秀的設計師在這個平臺上架一個橋梁,讓大家在這個平臺上交流合作。
另一方面,現在我們行業的設計人員,就是拿到職業證書的,還有沒有拿到職業證書的,這個人員是將近100萬,那這樣的一個龐大的從業人員群體,其實它的整體的設計水平并不高。當然,各位只是在這個設計群體的金字塔的塔尖的這些人,但是下面還有很多。幾十萬將近上百萬的設計師群體,還有從事設計相關工作的人,這些人都是需要更多的,不斷的去學習。我覺得,各位走在前面的這些設計師,應該有一定的對這個行業的責任的角度,去推動這個行業的設計整個的發展,所以我們成立這樣一個設計委員會,也是希望通過這個優秀的設計師,我們共同去作為一個行業的公益事業,去培養更多的年輕的設計師,甚至通過一些活動去影響一些年輕的設計師,給他們一些發展的思路和方向。
因而,我們成立這個設計師委員會的第二個目的,就是通過在座的設計師來影響我們的設計行業,讓我們的設計行業有一個好的風氣,有一個正能量,然后能通過一些培訓活動,設計師的一些講座,讓這些設計師有更多學習的機會。
此外,設計委的辦公地點和組織架構跟我們其他的專業委員會一樣,都是在商會統一辦公,這個設計委有導師團、主席團、執行委、等組織。秘書長由商會的工作人員擔任,現在我們在創會的時候委任史南橋來做秘書長。
然而,我們這個設計委雖是以商會為依托,但是事實上,我希望這其實是兩個平臺:一個就是全國商聯就家居裝飾商會設計師委員會。另一個是世界綠色設計組織的家居委員會,這個組織雖然很年輕,但是我覺得可能未來會在國際的設計師之間的交流,或者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就是我們的國家在十三五戰略規劃的時候,也提到其中有五個重點,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希望未來中國在國際的,各個經濟領域中,能夠有更多的話語權。
我覺得在綠色環保還有綠色這塊,中國在過去的話語權我覺得相對少,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在國際上應該對這個設計有更多的責任。所以這幾年中國也在推動這個綠色設計組織的發展,當然我們也會包括商會,包括本人也會努力的推動綠色委員會的發展,所以希望今后我們兩岸三地的設計師,也包括一些國際的設計師更多的參與世界綠色家居委員會的工作,讓整個國際的這個國家,包括德國意大利這些主要的家居出口國,大家能有更多的交流機會,我覺得這個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中華設計委今天剛剛成立我覺得路還很漫長,這個也需要在座的各位老師要傾注更多的精力,關注它的成長,我想這個也是行業內的一個公益事業。當然也離不開在座各位媒體的支持,也希望我們共同努力,讓中國出現更多的優秀的設計大師,設計精英,也出現更多更好的設計作品,這樣我覺得我們中國的家居產業才真正的有核心競爭力,我就說這些,謝謝。
會議現場
中華設計委主席團主席史南橋:
各位好,作為這個設計委這個主席,作為來自臺灣的設計師,一方面我想兩岸都很符合中華這兩個字,中華設計委是可以去成立的。其實昨天在跟我們設計委導師團大家有很親切的接觸,也可以看到一方面國內很多的這些設計師,他們無論是資深的,或者是相對是中間派的這些,或者是新銳的設計師,可以感覺到我們這個組合,其實相對有經驗,也有活力。
反過來說,還不止是我們的設計師,在我們的主席團中間還有很多是產業的代表。那在這里一方面,其實設計的力量,昨天一直在整個會議中間談這個設計能做很多很多事情。其實任何產業都需要設計,設計的力量是很大的,但是設計師的力量其實是很小的。然而,如果設計能結合產業一起,這個力量就是更大的,能發揮好。在這次這樣的一個組合,當然設計師,設計單位是一個輔導性的位置跟任務,但反過來講,在結合這個產業以后,我相信會有更大的發展。
縱然我們這些在導師團里面,會有像我一樣來自臺灣的還有其他的三位,還有香港的兩位,甚至我看到還有我們其他人一起參與,在這樣一個團隊里面,我相信可以有更多的一些發展。既然是身為從臺灣來的,大家在很多的方面都公認,其實臺灣對中華文化的保存還是有它的成績。其實我也會動用媒體在臺灣的一些后援的設計的力量,我們希望能力把我們的產業大家將來打出去的都是中國制造,也希望將來是中國設計,我覺得這個可以當作我們大家共同的目標。
此外就是我昨天在演講中也提到,經常我們有自己設計的理念,其實就是環保的,綠化的,節能的,我們也希望能夠把這些概念,能夠更多的推動到我們的整個產業里面來。當然在這里面,我覺得,我們能做的,能做的可以在一方面我們整體的組織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我們可以辦展覽,可以辦演講,甚至可以辦授課,這些都是可以完成的。當然在我個人有關系的,比如說我們配合電視臺幫助弱勢的居住者,去改善它的居住環境。我覺得這個也可以當作我們的一部分。大家其實認為設計師是幫助有錢人去服務的,但是我覺得設計師也可以有一個,假如說我們設計師一直在幫窮人服務,他一輩子也很辛苦。但假如說我們是一個團隊,我們是一個集體,我們把某些部分的一些,每個人分一點時間來提出它的服務跟幫助的話,可以解決我們很多人在弱勢居住方面的一些現象,甚至改善他們的居住的環境,我覺得也可以把這些東西當成是我們將來工作的一些目標。所以以上只是一個初接任這個位置的一些想法跟預期的計劃, 今天的報告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蘇州大學教育代表劉教授:
剛剛主持人是開始沒有介紹,我覺得可能是我們教育被忽視了,但是后來主持人的第一個讓我發言,我覺得教育看起來在我們的中華設計委里面還是有它的一席之地,非常高興能夠在這樣的一個場合跟我們的設計的大佬還有我們的媒體做一個交流。
因為我是來自蘇州大學,我們這個學院應該是在國內第一個把產學研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模式的實踐單位,那我本人就是因為我自己也有一家很小的設計公司,我自己也在教學崗位上將近30年,那么也就見證了我們中國設計教育的一個成長。那么說實話,我特別高興能夠參與到中華設計委,我喜歡這個名字,為什么呢?因為中華,剛才史老師講,大陸兩岸三地,那么都包含在里面,而且很高興還有我們的國際友人加入到里面來。我想我們有一個中華設計的概念。
在現在,剛剛我們的會長講到,我們的設計,我們這個行業,還有就是無創意,抄襲,我們到米蘭的設計周去了,很多地方會拒絕我們的設計師,或者是看這個眼神都不太好,是因為怕我們去抄襲。這對一個國家來講是一種悲哀,我們不只在做中國制造,我們現在從國家的戰略,一直到我們民間的力量,都意識到了我們中國設計的一個重要性,所以我覺得中華設計這個口號提的非常好。
那么我想我們的同仁能夠參與到這樣的組織當中來,發揮我們個人的一些余力,把我們的品牌打出去,還有行業的品牌。那我在教育上,我想我們是做產業的,因為我們未來的設計力量,就在我們的學生當中。所以我很高興能夠見識到這些多的,設計界的精英和大佬,我會把各位多年來的積累和聰明才智和他的創作,帶到我的學生創作當中去,謝謝大家。
中華設計委彭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辛苦,剛剛我們會長也說到,在這個周末的階段,大家能夠齊聚一堂。作為全國工商聯商會,中華委員會的隆重成立,在我們張會長的感召下,我們組委會秘書長張仁江先生,還有我們的中華設計委的秘書長,包括瓦納薩特總裁,廖志剛先生,包括我彭政,我們這個在很短的時間內,把這個策劃也好,把所有的活動做了一個推進,能夠隆重的邀請到我們各位尊敬的老師,尊敬的前輩,以及我們的國外友人,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是見證它的成長,作為第一批的咱們的導師,非常的開心,應該說我今天有一些激動,謝謝大家,謝謝。
部分嘉賓合影
隨后,中華設計委導師團逐一發言,表達了各自對中華設計委的祝福與期許。
在接下來的媒體提問環節,中華設計委的史南橋主席就設計師行業未來的分工問題、發展走向以及作為一個臺灣設計師對兩岸設計方向的差異等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在一片熱烈的交流探討中,本次發布會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