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一周大事記
A股并購重組審核提速 月內21家申請獲批
根據證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截止到11月20日,目前共有108宗并購重組申請正在排隊。其中,證監會上周接收的是太極實業、重慶水務和藍色光標的申請材料。
與此同時,記者經過梳理發現,本月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申請的審核速度依然沒有放緩。截止到11月21日,21家公司的并購重組申請獲得通過。而根據證監會已經披露的公告,11月23日、24日和25日,并購重組委還將連續三天召開并購重組會,審核共計8家公司的重組申請。
市場人士表示,并購熱正是當前中國轉型升級期的重要特點。在傳統產業增長逐漸放緩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微觀主體的企業,需要通過并購交易來加快自身的轉型升級,以謀求更長遠、穩定的發展。
IPO重啟不改趨勢 五大增量資金助力A股上行
上周五晚間,證監會發布公告稱,前期暫緩發行的28家首發公司中,已經進入繳款程序的10家公司已完成會后事項程序和重啟發行備案工作。這意味著首批10家IPO公司正式重啟新股發行,“打新盛宴”即將強勢回歸,并對短期市場帶來重要影響。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由于目前各路資金正在加速進場,市場交投活躍,做多情緒濃厚,萬億元級別的資金凍結對A股市場影響不會太大,短期的影響不會改變中長期向好趨勢。
11月17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央行獲悉,經國務院批準,新加坡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以人民幣計價)額度擴大至1000億元。至此,13個國家和地區已獲得RQFII試點資格,總額度10600億元,其中11月份新增900億元。央行表示,擴大新加坡RQFII額度,是兩國在金融領域深化合作的重要體現,有利于增加新加坡投資者資產配置需求,擴大境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也有利于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英媒: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將促使中國金融改革
外媒稱,2009年時,西方國家只顧竭力尋找復蘇苗頭,卻未在意周小川的呼吁,他呼吁構建的無異于世界金融新秩序。這位中國央行行長當時提議,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控制下的一個全球體系取代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20日報道稱,如果不出意外,IMF11月將同意把人民幣納為儲備貨幣,對周小川2009年提出的愿景來說,這將是向前邁出的一小步,但對人民幣來說卻是一個重大舉措。
報道稱,幾乎可以肯定,這將會像中國的許多金融改革一樣:雖然事后看來意義重大,但短期內很難激起熱情。
市場對早期改革(如十年前人民幣與美元脫鉤)的熱情已讓位于怠倦情緒,因為中國的體量越來越大、改革的步伐卻越來越小。結果就是在數字方面往往令人失望,因為中國始終不愿進行全面改革。
想上新三板?先來看完證監會新政策的18句解讀
市場期待已久的《中國證監會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日前發布。朋友圈到處都是各種消息和解讀,市場有聲音認為這是第二波政策紅利的開啟,也有人認為這不過是第一波政策紅利的延續,甚至有聲音認為后續還要看具體動作,謹防雷聲大雨點小。
針對掛牌公司差異化特征和多元化需求,實施市場內部分層,提高風險管理和差異化服務能力,降低投資人信息收集成本。現階段先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逐步完善市場層次結構。全國股轉系統應堅持市場化原則,研究制定分層具體標準,設置符合企業差異化特征的指標體系,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發展需求。按照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在市場服務與監管要求方面,對不同層級掛牌公司實行差異化制度安排。
以后上市公司自我介紹,第一句話估計不是“我們是新三板掛牌公司”,而是“我們是XX層公司”,差異之大,各位盡可想象。
新三板公布改革路線圖 市場融資品種將更豐富
最近,"讀懂新三板"負責研究的多位同事一直在辛苦工作,處理了超過10萬個數據,只為給你提供一份權威的創新層公司名單。對于上市公司創始人、高管團隊,對于新三板產業鏈上的每一個從業人士,對于每一個機構投資者或個人投資者,這都是一份極其重要的名單。
如果貴司滿足了上面三條標準的一條,恭喜通過“初試”,下面進入“復試”。“復試”有兩道題,第一道是最近三個月內實際成交天數占可成交天數的比例不低于 50%,第二道題是掛牌以來(包括掛牌同時)完成過融資的要求。
“復試”通過后,就要過“政審”這第三道關啦,股轉文件的原話是“符合公司治理、公司運營規范性等共同標準”,相信這條正常公司都會滿足的。
現在,恭喜貴司,有資格進入創新層了。不過,不用急,分層這事明年5月才正式實施。
國內銀行支持“一帶一路”境外金融戰略升級
記者日前在多地調研了解到,為了抓住此輪中國企業布局海外的機會,不少銀行已在基礎設施、能源資源、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儲備了上百個重點項目。與此同時,在銀監部門監管引導下,多家銀行不僅從總行層面制定了相應的信貸傾斜政策,為重點項目開通綠色通道,還從總行到分行層面都設立了專門工作組推動相關貸款和融資業務。
此前,建行曾披露已在沿線國家累計儲備了268個重大投資項目,投資金額共計4600多億美元;而中信銀行也表示已儲備“一帶一路”重點項目超過200個,擬融資金額超過4000億元。這些儲備項目大部分是沿線基礎設施投資、特色優勢產業、進出口及“走出去”項目
P2P監管細則出臺呼聲漸高 專家稱不會一刀切
P2P行業監管細則何時落地成為業內外人士關注的頭等大事,近日,有消息稱,對于銀行存管模式的規定,P2P監管細則中或要求P2P企業與銀行直接簽署資金存管協議。這對于目前仍以第三方支付+銀行的存管模式為主的P2P行業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教授、網貸315首席學術顧問鄧建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第三方支付+銀行的存管模式是指平臺與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托管,再由第三方支付公司在銀行開戶存錢,但是這種模式下,P2P企業仍然有可能接觸到資金,因此,考慮到風險問題,P2P企業與銀行直接簽署存管協議是大勢所趨。
據了解,截至目前,已有中國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招商銀行、徽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等17家銀行推出P2P平臺的資金合作業務。
新三板創新層登場在即 逾200家公司望入創新層
新三板分層方案日前公開征求意見,并將于明年5月起正式實施。多位業內人士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分層三套并行標準各有側重,體現出較強的創新性;同時,多項標準門檻較高,也表明了全國股轉系統拒絕將創新層作為創業板“踏腳石”的定位理念。業內預計,將至少有超過200家公司飲得分層制度創新的“頭啖湯”。在征求意見與正式實施的“空窗期”內,此前接近相關標準的掛牌公司會努力在利潤和收入上有較好表現,在做市商的引入方面加大力度,從而給券商行業帶來機遇。
招商證券相關分析師指出,創新層三套并行的準入標準,分別針對盈利能力、收入增速、市值及權益規模等設置門檻,尤其是最后一條標準,摒棄了我國上市規則中最重要的盈利和收入要求,對我國上市制度的發展有標志性意義,體現出新三板公司不同于主板和創業板的創新性及容納性。
天風證券新三板研究團隊則表示,從分層標準看,標準一重盈利質量,標準二重成長性,標準三重市場認可度。此標準定于明年5月實施,預期此前接近標準的公司會努力在利潤和收入上有比較好的表現,在做市商的引入方面也會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