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服務與監管并重,全面加強工程建設行業管理,是各地建設行業管理部門追求的目標,但建設工程本身所具有的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以及建筑市場進一步放開和主體的多元化,使傳統監管模式下的各種弊端逐步顯現。2014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制定工程質量兩年治理行動計劃,將行業監管困境放大,這一難度集中體現在:
一是工程量成倍翻番增長,質量、安全及市場監管力量卻無法同步加強,表現出人少事多、超負荷運轉的特點;
二是雖然不斷加大建筑市場及建設領域突出問題整治力度,但由于社會誠信和行業誠信度普遍不高,導致各種新問題層出不窮,監管工作始終處于一種被動應對的局面;
三是不斷加強執法監督和現場監督,但由于手段落后、機制乏力,以致文明執法和廉政建設的空間仍然較大;
四是行業監管需要的大數據共享與分析,與現實條塊分割、信息嚴重不對稱存在較大差距。
為化解這四大矛盾,五年來,宜昌住建委與湖北升思科技公司基于“共享、透明、聯動、服務”的原則,以“互聯網+建筑業”的思路,研發了“建設行業綜合監管信息化系統”,用數據構建了一個全新的行業監管模式。
建設行業綜合監管系統概述
“建設行業綜合監管信息化系統”是一個覆蓋住建委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系統,系統有五大組成部分:
第一部分企業資質管理業務線:機構、人員、工程項目
企業資質管理業務線通過與省建設廳數據中心同步數據、本地信息錄入等功能,為區域內的工程參建各方建立行業基礎信息庫;通過包括二代身份證、指紋、人像自動比對、RFID芯片、物聯網等各種技術手段保證基礎數據庫的準確;通過審圖、招投標、施工許可證等環節的管理,建立單項工程、標段工程、施工許可工程等工程項目名稱的樹形結構,明確管理對象的唯一性,為整個行業管理及管理信息共享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