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如期而至,《規劃建議》將作為下一個五年(2016年-2020年)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建議文件,必將對我們生產、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也將全面影響著建筑行業的市場走勢和市場監管方式。
一、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形勢
當下的中國經濟,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形勢,處于改革開放37年以來最為特殊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明顯不同于以往。一是舊有經濟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發展高耗能高污染產業、以惡化環境為代價促出口保增長已達輿論、生態及資源的制約極限。二是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為支撐和服務業成長為特點的新的發展方式尚未有效形成。三是多年來持續高速增長剩下的“硬骨頭”“絆腳石”因經濟增速的下降而浮出水面,成為當下必須克服解決的阻礙和難題。如生態惡化問題、法治不彰問題、行政管理體制落后于市場發展問題、金融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共生糾纏難解的問題,等等。
就中國當前經濟發展勢態來看,主要矛盾是舊體制與新動能之間的矛盾。傳統動能是與舊體制相適應的,而經濟新常態所需要的新動能是要掙脫舊體制束縛的,是要求有新體制與其相配套的。這就是中央政府一再強調改革的極端重要性,甚至要求以壯士斷腕之決心、刮骨療毒之勇氣來實施改革的原因之所在。
解決新動能與舊有體制之間的矛盾,其切入點和突破口就是要緊緊圍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做好全面深化改革這篇大文章。市場經濟是創新經濟,其前進發展是經濟學家熊彼特所說的“創造性破壞”的過程,而實施創造性破壞者則是各類市場主體,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性就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根本取向。
二、《規劃建議》再次強調: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加快形成統一開放、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
《規劃建議》在“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思想”中強調:“堅持深化改革”——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必須按照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健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體系,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規劃建議》在“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構建發展新體制”闡述中明確提出: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規劃建議》在“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中強調: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優化運營模式,增強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激發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公平競爭保障機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深化市場配置要素改革,促進人才、資金、科研成果等在城鄉、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間有序流動。
三、由此想到的建筑業相關政策走勢
《規劃建議》中關于政府、市場和企業相關內容的闡述,與政府以前相關文件內容保持了一致,這也將決定政府在“十三五”期間必將進一步“簡政放權”、“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公平競爭保障機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解決舊體制與新動能之間的矛盾。
這讓我們聯想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新近頒布的《關于推動建筑業全國統一開放市場的若干規定》,其中就明確要求:地方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在建筑企業跨省承攬業務監督管理工作中,不得“收取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任何費用或保證金”、“強制扣押外地企業和人員的相關證照資料”等九大行為,以及《關于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取消了對特級資質企業承攬合同6000萬元和3000萬元的限制,這正是《規劃建議》精神的體現。接下來的五年,我想類似政策只會增多不會減少!
四、《規劃建議》帶給我們的啟示
第一、現有建筑行業相關政策與《規劃建議》精神一致的會得到堅決的貫徹,讓市場在資源配制中起決定性作用,以“創新”創造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例如《關于推動建筑業全國統一開放市場的若干規定》。
第二、現有建筑行業相關政策與《規劃建議》精神相背的,可能會得到根本性改變,例如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在社會信用體系基本建立后,企業資質管理必將會逐步淡化,以信用數據為基礎評價企業資信狀況。我們清楚建筑行業是非常不規范的行業,聯營掛靠、權利尋租比比皆是,但建筑企業要從現在開始,建議一定要逐步走上規范化管理道路,否則不遠的將來,你將無路可走!
第三、中國未來經濟是逐步走向真正意義的市場經濟,市場決定資源的有效分配,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得人力才能得天下,一定要重視人才團隊的建設。政府在資源分配中所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弱,政府伸到市場中的手將受到根本性的制約。如前文所述,我國經濟目前最主要的矛盾是“舊體制與新動能之間的矛盾”,“十三五”期間將通過“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打破舊體制、產生新動能!
那我們建筑企業“新動能”在哪里呢?我覺得也要通過自身一系列“技術創新、經營模式創新、制度創新”形成發展的第一動力,打造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