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執行:鍛煉一支的專業、透明、開放、高效的扁平化執行團隊
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在目前還是以人驅動的家裝行業,基本上活兒干的好壞取決于人的素質和責任心,而不是專業技術水平。很多互聯網家裝公司在選擇工長時,首先看重人的品行,不會考慮老油條,“他們沒有初心”。
這也使得同樣的模式、背書和資源給兩個不同的團隊來操作,結果差異會很大。內功的修煉,有幾項是硬性指標,簡單談一下供參考:
一是用客戶倒逼管理。公司的制度只是一方面,將用戶口碑上升到戰略層面后,公開、透明的用戶反饋會促使員工處理好,弄不好,就走人。比如蘑菇裝修根據業主反饋,將原有的單一櫥柜顏色升級到6種,并包含了入戶門包套,由于成本的問題原先并沒有包在599元/㎡整居全包中,但是用戶體驗倒逼管理后,供應鏈只能迎難而上。
二是培訓強化專業性。互聯網裝修都有自己的產品服務體系,在復制與流轉時,強大標準輸出能力需要培訓體系支撐。比如,產品配置和服務體系差異大,若設計圖的水電點位標注不清,或對產品配置不清晰,就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增項,或給客戶提供沒有包含的個性化服務而費用無法收取。
三是良好的工作氛圍。狼一定不會與豬為伍的,強者一定會吸引強者,這也是老大為什么能聚集最好的資源的原因。漫長的家裝消費過程,牽扯跨部門、跨公司的多人、多平臺合作,推和拉的環環相扣尤為重要,往往出了問題,等著看笑話的,倒霉的是公司,坑害的是用戶。
6、回單:跑得快不一定死得快,但落地執行能力弱一定死得快
我與愛空間上海站合伙人喬峰聊時,提了一個問題“在營銷優勢被拉平后,如何持續獲得訂單?”他說了一點,我很認同,“關鍵在于強大的落地能力,占比90%”,確實,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施工滿意度。
在家裝領域,跑得快往往會出問題,供應鏈和工程管控容易失控,在一個城市一般傳統家裝都沒有一個月做過這么多工地,原有的標準經驗參考性不大。而一旦沒有工地回單,沒有客戶轉介紹,背后肯定是溝通協調不暢,工地延期,用戶投訴不斷,無滿意度可言等,肯定死得快。
產品、品質和口碑是一體的,是從源頭開始,而不是到處救火,事實上,工程部往往成了救火隊員,就是很多標準沒有前置,或還沒理順。
7、重構:合理的利益分配,讓鏈條上的人都能體面
傳統家裝鏈條上各個角色的錯位及收益的病態,使得行業根本上就沒法發展好,用戶體驗怎么可能好?簽單要靠低價誘導,銷售設計師要賣材料拿回扣,工長收益要靠增項漏項……互聯網裝修一定是產業鏈的重構者,才會提升行業效率,降低各項成本,及提高用戶體驗。
比如,如何管控那些素質不高,唯利是圖的工長?其實最核心的是一個利益分配和監控的問題,錢的合理分配,以及落地執行很關鍵。3空間的工長模式遵循了市場規律,口碑好、活兒好、認真負責的的工長一定是收入最高的,這是市場規律;而蘑菇裝修等互聯網家裝公司們另外的做法是從用戶出發,每個活兒派單及收益是差不多的,沒有什么增項,但收益的保障就是優秀的派單會多一些,用戶不需要知道每項工序多少錢,再去比價了,同樣也提高了工人的收益;還有以供應鏈見長的我愛我家裝飾,為了保障施工質量,供應鏈的很大一塊利潤讓給工長,再用App監控,進行階段驗收,保證施工質量。
8、聯合:行業需要領頭羊,但不僅僅是一個
上次博洛尼CEO蔡明一再問我,更看好哪些互聯網家裝公司,我說再看看,大家還在跑流程,還在摸索,沒到下結論的時候。執拗不過,只好按規模、發展速度和營收列了幾個公司。因為模式的不同,平臺模式、垂直模式及半平臺和半垂直的模式都有機會,都需要有代表性的公司作為行業標桿,與同行一起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事實上,愛空間在15年上半年,打著小米家裝的旗號,及引起行業側目的營銷概念,在“互聯網+”大熱的背景下獲得較多的關注,而這些為其公關傳播、PR帶來的傳播量只占三分之一,其余都是互聯網裝修們及傳統裝修打著各種旗號與其PK或比肩帶去的傳播量。
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行業需要不同模式有代表性的領頭羊,負責任地一起改造傳統家裝行業,讓用戶受益。
之言碎語,只是希望互聯網家裝行業更健康發展,“煉內功,煉內功,煉內功”,還是“煉內功”,重要的事情再多說一遍,線下不強猛跑的、數據造假的、善講故事的、只想整合資源借勢的……都沒用,寒冬過后就會看到誰在裸奔!
用戶的裝修體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切的付出,都需要是用心和真誠。想起陳丹青談民國教育時說“那時小學、中學、大學的老師比現在的老師更愛教育,更無私,更單純”,這也是民國大師輩出的一個原因。不忘初心,給用戶最美好的家的感受,無論冬天如何寒冷,最終都會嘗到口碑帶來的豐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