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荷蘭建筑咨詢公司凱迪斯(Arcadis)發布的一份報告吸引了不少國人的眼球。根據該報告,按照建筑資產規模計算,中國已經在去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該報告同時預計,10年后,中國建筑資產規模將超過美國、日本、印度和德國的總和。在中國經濟總量奪得全球第二的時代,建筑資產規模又奪桂冠,這似乎讓人有點順理成章的感覺。不過,中國建筑資產規模的快速膨脹,與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火爆以及樓價飛速上漲有著很大關系,尤其是在新區“空城”迭出的當下,過快的增長也讓人感到憂心。
盡管城鎮化依然被視為可為樓市繼續提供強力支撐,但在中國的城市版圖上,已呈現不同的發展態勢,一線城市繼續以頂級資源吸納人才及購買力,而二、三線城市受過度開發的影響,其擴張能力已經到達極限,一些資源型城市和以制造業為支撐的城市,房地產市場正面臨嚴峻考驗。
以距離廣州最近的佛山為例,近幾年來佛山的樓價與廣州的差距不是在縮小,反而有越來越大的趨勢。在佛山市中心的許多樓盤,房價僅在萬元/平方米左右,且增長緩慢,而廣州市中心樓價早已在3萬-5萬元/平方米的水平,并且還在快速上升。如果除去佛山市場上眾多的從廣州溢出的購買力,那么佛山樓價的支撐還將下降一個檔次。
記者的一位朋友想賣掉一套佛山的公寓,籌錢創業,雖然放盤價格還沒有幾年前入手的時候高,但放了兩年就是賣不出去,原因就在于同區域新盤眾多,開發商往往一推就是上千套產品,二手樓根本就乏人問津。房地產這個最能“吸金”的行業讓數以億計的家庭把資產都押在了房子上,卻讓無數青年失去了創業的能力。在這個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年代,房地產已經從原來刺激經濟增長的支柱行業蛻變成阻礙創業的夕陽行業,雖然給大家帶來了建筑資產規模奪得全球第一的虛榮,但其中的傷痛恐怕一時也難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