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游擊隊”有市場嗎?
●互聯網家裝的門檻較低,不少所謂互聯網家裝都是“人+電腦”的中介模式
近日,家住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北街的陳瑛通過某互聯網平臺裝修新居,同樣遇到了麻煩。
“我們家這幾面墻,膩子都還沒干的時候,就有好幾條指甲蓋厚的裂紋了,工頭師傅說刮完石膏就不裂了,可如今刮過之后并沒有任何變化啊。”她當初通過某裝修網與一家設計公司簽了裝修合同,當她去反映這個問題時,對方設計師說:“這么多人一起裝修,刷墻師傅有的手藝好,有的手藝差,也是沒辦法的事?!?/p>
這樣的答復讓陳瑛哭笑不得:“為了能讓工人好好干活,我還特意請他們吃了飯,千叮嚀萬囑咐的,沒想到還是裝修成這樣?!?/p>
傳統家裝公司“層層分包”早已成為行業慣例:公司包給大工長,大工長包給小工長。由此導致工人們想方設法設置各種增項,如何多賺錢成了他們的最主要目標。
裝修進入互聯網時代后,分包、轉包等現象仍然存在。互聯網家裝的門檻較低,不少互聯網家裝其實是“人+電腦”的中介模式,裝修公司質量如何、是否會在施工過程中外包,他們其實并不清楚。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有了互聯網平臺,“馬路游擊隊”仍然是家裝市場的主體,他們大多以老鄉帶老鄉的形式進行合作,沒有固定經營場所,裝修出了問題往往找不到人。盡管互聯網家裝平臺一直強調自有產業工人的重要性,但目前并沒有一家互聯網家裝平臺可以保證完全100%是自有工人,外包、轉包等現象十分普遍。
張揮說,在施工過程中,如果業主發現工程被轉包了,且在合同中未明確可以轉包的行為,轉包者應向消費者承擔責任。“家裝網絡平臺知道合同被轉包而未阻止的,應承擔連帶責任?!?/p>
黃新華認為,迅速發展的各類家裝網站面臨不少問題,從長遠來說,必須進一步減少中間環節,讓報價更透明,更有效地引導和控制施工隊伍,將這個行業引向良性發展。
鏈接
中介服務、電商切入、自營裝修——
“互聯網+家裝”的三種類型
1.傳統信息中介服務平臺:
如土巴兔、齊家網等。在這種模式下,網站主要發揮平臺作用,供裝修團隊或者設計師入駐,從而成為業主與家具建材經銷商、裝修公司、設計師、工長的溝通橋梁。這類運作模式不僅可以幫助線下裝修公司快速適應互聯網,也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裝修參考信息。
這樣的運作模式下,平臺一方面會采取各種手段快速增加用戶量,同時加強對線下工人和家裝公司的管理、控制能力。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約束工人和裝修隊難度較大,業主和裝修公司間的糾紛時有發生。
2.電商平臺切入家裝:
如天貓家裝e站、海爾家居有住網、國美家等。這些電商多是某一產業中的大佬,通過與傳統家裝企業合作,利用互聯網或電商自身資源聚攏流量,作為某一領域的龍頭,這些電商進入互聯網裝修具有一定優勢。
對于這一類型的家裝電商來說,未來的主流發展方向是孵化更多傳統家裝公司觸網,爭取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目前,這類企業在某些裝修產品交易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拓展后期服務方面還有待加強。
3.互聯網裝修公司:
又可分兩種模式:一是自有工人直營裝修公司,二是和工長合作整合裝修公司。其中,北京的愛空間(小米家裝)和上海的柚子裝修有部分自有工人,而青島的有住網等主打工長整合管理模式。
當然,真正能將裝修工人向產業工人轉變的裝修公司非常少,愛空間(小米裝修)曾把擁有產業工人作為一大優勢,但其真正的產業工人不足百人。本質上說,目前并沒有一家可以保證完全自有工人、絕不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