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知名軟件企業歐特克公司(Autodesk)與專業研究機構Dodge Data&Analytics近日共同發布的《中國BIM應用價值研究報告》中顯示,我國目前已躋身全球前五大BIM應用增長最快地區之列。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種基于三維模型的智能工作方式,它能夠創造、發掘和保存建筑設計、施工、運營全流程中的各項數據,從而大幅度提升決策效率和生產力,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預計未來兩年內,中國BIM應用率較高的施工企業數量將會有108%的增長,而BIM應用率較高的專業設計人士數量將有200%的增長。
制度保障BIM技術發展
上海是全國最早應用BIM技術的城市之一,從2008年世博園區建設和上海中心等項目開始,經過7年的發展,上海的BIM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技術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通過世博園區、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迪斯尼等項目的BIM應用,基本建立起了利用BIM提高建設管理效率的實踐體系;浦東機場利用BIM改進機場運營管理的實踐探索,作為這一領域少有的創新嘗試,其效果得到了行業和社會的高度評價,對今后上海在建筑運營領域建立核心技術優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BIM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上海在提升建筑業勞動生產率、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和建設智慧城市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這兩年的情況來看,上海的BIM發展遇到了市場難以解決的瓶頸問題,尤其是在政策環境和基礎性支撐技術兩方面。如果不予以有效突破,不僅BIM發展速度將受到制約,還會拖累上海建筑業核心競爭力的升級以及智慧城市建設。
為了從制度層面促進新技術健康發展,不久前,上海市出臺了《關于在本市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上海市BIM技術應用的階段性目標:到2017年,上海市規模以上政府投資工程全部應用BIM技術,規模以上社會投資工程普遍應用BIM技術,通過政策方面的鼓勵與扶持助推BIM技術的進一步升級。
彰顯BIM協同工作價值
《意見》特別關注工程建設中多方主體在BIM技術方面的合作運用。BIM技術領域知名專家、上海建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周紅波向記者介紹說,目前BIM在我國的應用受制于上位法和建造模式(主要是DBB,即設計 招標 建造模式)的制約,不能充分發揮其整合設計和施工環節、各方協同的巨大優勢,只能在某一環節進行點上的應用,無法發揮BIM技術的真正價值。
BIM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業務流程。對此,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葛清深有體會。作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上海中心應用BIM技術與設計公司合作,從設計源頭避免了復雜空間中大量錯、漏、碰、缺等問題,提前發現并解決的碰撞點數超過10萬個,按單個碰撞點平均返工費用1000元左右計算,保守估計可節約建設費用至少超過1億元;在施工階段,上海中心與施工方合作,應用BIM技術僅在幕墻這一個方面就實現了2萬多塊玻璃幕墻板塊制作零誤差,到達施工現場安裝后沒有一塊需要返工;隨著項目臨近結束,上海中心亦開始積極尋求業務創新、轉型發展,現已承接國內外多個代建項目,進行專業化的管理輸出,并提供BIM的專業咨詢服務。在開創性的成就之下,葛清深知,上海中心在推廣應用BIM技術的初期并不輕松。他表示:“傳統的建筑工程行業與新興的信息技術結合,一開始讓很多參建單位非常不適應,總有一些質疑甚至反對的聲音。直到實踐成果逐漸顯現,才證明我們當時堅持應用BIM技術的決定是正確的。”
沒有參建單位與建設單位共同通過BIM技術推動工程建設,就沒有現在屹立于黃浦江邊、結構復雜而美麗的摩天大樓“上海中心”。可見BIM技術的核心思想在于建立目標一致、信息透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型項目團隊。這一價值取向符合國際的前沿趨勢。因此,《意見》中特別指出要轉變政府監管方式,創新設計建造模式,通過政策引導,激發市場主體轉型發展的內在需求;到2016年底,上海將基本形成滿足BIM技術應用的配套政策、標準和市場環境。這一指導思想和原則契合了BIM發展的內生需要,營造出有利于BIM進一步發揮價值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有利于BIM技術應用的價值最大化。
進一步完善BIM技術配套
除了將BIM協同工作的核心價值發揮出來之外,《意見》尤其重視BIM的技術配套。從長遠來看,我國BIM技術整體實力的提升如果僅僅依靠企業單打獨斗,效果難以顯著。據統計,與國際建筑業信息化率0.3%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國建筑業信息化率僅為0.03%,差距高達10倍。周紅波指出:“BIM技術應用之所以效率效益不彰、模型難于縱向傳遞,很大原因在于可供社會共享使用的參數化構件不足。”而究其根本性原因,在于產品模型的生命周期信息未能標準化地根據需要約定其內容、格式、歸類和編碼。由于這些知識和信息零散地分布在各行各業和各個階段中,因此單獨由任何一家企業來進行整合都是十分困難的,需要政府、勘察設計行業、建筑業以及建設領域相關制造業共同挺身而出、整合各方資源進行深入研究。
另外,由于各種軟件之間的信息交互困難,導致不同格式的模型難以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新的信息孤島,協同作業的價值難以實現。為此,《意見》直面“信息交互性”這個BIM技術發展瓶頸,指出要加快制定配套的技術標準,并在引進集成創新基礎上,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BIM軟件和應用技術,為技術資源整合和標準制定提供了有效機制。
未來,上海將進一步由政府通過工程試點和技術研發工作解決BIM技術應用和推廣的基礎性問題和政策環境建設問題,同時由市場決定BIM價值和技術發展的方向。通過“政府引導、市場推進”,充分發揮BIM技術在促進社會合作、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巨大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