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是一件讓人不省心的事,這是絕大多數裝修過的業主的親身感受。正是因為傳統的裝修方式存在種種的漏洞與不足,讓互聯網家裝企業有了發展的絕好契機。當下新興的互聯網家裝平臺,對傳統裝修方式有哪些反思與顛覆?
互聯網裝修推薦平臺: 第三方監督讓裝修更靠譜
“互聯網裝修推薦平臺已經對線下裝修公司帶來實質性的變化。”設計師蘇詠賓在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土巴兔、土撥鼠等為代表的互聯網裝修平臺,對傳統裝修公司發起巨大的沖擊,并改變了一些傳統裝修公司的運作方式。
這些互聯網平臺的核心,是為消費者提供裝修公司推薦。當消費者需要找裝修公司時,可以在這些網站上發出需求。平臺會對需求進行精準分析,推薦幾家裝修公司,對項目進行競標,幫助消費者選擇到更適合自己的裝修公司。
同時,這些平臺除了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裝修標準之外,還提供第三方監理服務,監督裝修施工。更關鍵的是,第三方平臺通過裝修資金托管的方式,實現先裝修后付款,提供類似于“支付寶”的方式。這一措施一方面有助于約束裝修公司,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避免裝修公司遇到糾紛就“卷款走人”的問題。
去年年底,廣東省建筑裝飾協會也推出了“裝付寶”裝修平臺,有了權威部門的背景,并提供裝修推薦服務。該項目負責人江波濤表示,由互聯網第三方進行監督和資金托管,在方案設計、造價評估審核、施工把控、驗收、質量鑒定、糾紛處理等環節,可以極大程度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提高效率,保障消費者權益。
裝修界的“美麗說”: 家居軟裝消費更加簡單
裝修最令人頭痛的地方,在于整個過程中涉及到的家具建材產品、施工工藝項目繁多復雜且專業性強,不熟悉裝修消費者對此一籌莫展。這是傳統裝修模式的一大弊端,也是一大需求缺口。有需求就會有解決方案,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精神。
以打造“家居生活分享社交平臺”為目標的美乎網,就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解答模式。據美乎網創始人姚竑彥介紹,這一平臺就像是家居界的“美麗說”、“蘑菇街”。其核心價值是為消費者提供家居推薦,尤其是家具、軟裝產品。姚竑彥表示,在電商時代,“衣、食、住、行”中,以家居消費為代表的“住”是最后一個被互聯網化的領域。“事實上,目前幾乎所有的家居產品都實現網絡銷售,包括基材、建材、家具、軟裝在內,消費者都可以輕易地在網上找到相應產品,特別是軟裝產品,線上比線上提供的品類、款式豐富得多。”她說,再加上“最后一公里”問題也早已經被解決,包括瓷磚、馬桶在內的大件易損壞建材,已有專門的物流渠道大大降低損耗。
豐富的家居資源已經匯集在幾大互聯網電商平臺,但在海量的產品和信息中,如何挑選卻是一個大學問。這其中包括了家居設計、產品搭配,也包括質量把控問題。因此,家居產品推薦平臺基于互聯網電商平臺,對家居產品進行挑選和把關,按照家居風格等專題,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家居配套產品推薦,把裝修選材變得更加簡單化。
設計師品牌打造:提高設計師話語權
設計師是裝修過程最關鍵的人物。設計師既要設計出確定客戶所想要的設計方案,還要實現它。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與材料商、施工人員進行溝通,與裝修公司確定方案和預算。可以說,在整個裝修過程中,設計師就是靈魂角色。當下無論是裝修公司、材料商、開發商等都意識到這一人群的重要性,并十分注重設計師人群的開發。
不過,在傳統的裝修格局下,設計師的能力和作用一定程度受到限制。蘇詠賓表示,對于大的裝修公司而言,大眾客戶需求的方案個性化不強,設計師的個性發揮有限。往往只能在酒店、會所、別墅等大客戶上體現設計師價值。低端的裝修需求更注重實用,設計師更難有發揮的余地。因此,傳統的裝修公司難以誕生出知名設計師,而知名設計師則更多服務工程項目。這使得大批中等層次的設計師得不到認可,無法發揮設計師應有的價值。
針對這一需求,互聯網上也出現了如設計本、裝一網等,以設計方案推薦、設計師推薦為主的平臺。設計師在平臺上展示自己的作品,消費者可以通過作品本身與設計師之間的橫向對比,選擇適合自己的設計師。廣州展盟展覽運營總監吳葆紅表示看好這樣的平臺模式。通過網絡平臺,讓設計師直接面對消費者,以優勝劣汰的制度,打造知名設計師。這一方面讓消費者可以有針對性地找到設計師,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讓設計師回歸設計本身,凈化行業風氣。“利用設計師的優勢資源,結合優質的材料提供商,是未來的一大商機。這種模式就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靠譜的裝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