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智能家居發展已長達三十年,但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該怎么玩。
早在21世紀前幾年,緣于當時經濟水平的限制,中國市場的智能化只能先從商用建筑開始,直到2008年,隨著刺激內需政策出臺,國內高檔住宅開始嘗試采用智能家居產品,特別是寬帶鋪設與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催生智能家居快速崛起。
此后,智能家居行業一直圍繞單品與系統孰重孰輕爭論不休。尤其在2014年6月,蘋果推出Homekit后,系統平臺的關注度急劇提高。
但在我看來,如果說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產業是家居智能化的基礎的話,那么,以家用電器為核心的設備,是家居智能化的最終體現。
簡單地說,智能家電是智能家居的載體和核心。從2015年中國家電博覽會參展企業展示的產品、系統、解決方案看,智能家電發展最大特點是家電業與互聯網的“聯姻”。
海爾、魅族、阿里三家正式宣布布局智能生態圈;四川長虹則與置業公司打造以智能家電為核心的智慧社區;小米選擇與美的攜手前行……就連一向保守的格力,也與奇虎360洽談智能家電方面的合作,格力看重360在安全領域的優勢,而且格力還能通過合作向360學習“開放、免費”的互聯網思維。
在家電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聯袂出擊下,智能家電的風已經刮起。奧維云網預計,未來三年,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進一步深化,2020年,全國智能家電產值將突破萬億。
不過,對于大多數家電,消費者知道并常用的智能功能不到20%,剩余80%功能處于閑置狀態。
一方面,目前缺乏系統性技術標準,很多企業都想把自己的產品納入智能家居體系,各行其道,使得不同品牌智能產品難以實現互聯;另一方面,智能家電產品功能針對性不明確,產品間存在大量重復功能。
很多家電產品,特別是小家電、廚電產品,不僅在產品功能上還做不到智能,更談不上設置通信連接端口,導致智能化發展的局限性與片面性。
此外,很多企業多是跟風炒作。他們還是把智能化當成是“概念”,僅僅是給單一產品加上可上網的模塊。但家電上網后干什么,給消費者帶來什么樣的需求體驗,企業卻并沒有相應的解決方案。
智能家電今后發展,一方面取決于系統化解決方案的完善與普及,關鍵在于有一個統一平臺出現,并得到建筑投資方和建筑商、建筑及室內設計師、家電等終端產品供應商、消費者等諸多方面的認可與接受。
另一方面,要有行業龍頭企業的帶頭示范。一項新技術的推廣落地,特別是像智能家居這樣牽涉諸多產品的系統工程,沒有一個綜合型龍頭企業的帶動,單憑少數廠家的一己之力,很難形成一種趨勢性局面。
無論家電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對于家電智能化也要理性客觀看待。
首先,要堅信家電智能化是未來的方向;其次要加大研發力度,弄清楚消費者真正需求什么;最后,要從消費者體驗入手,引導消費者認識、理解智能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