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三種方法測算出未來5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基建需求或達5萬億美元。
測算方法一是參照商務部對全球基礎建設需求的預測,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全球基建市場的占比,測算出沿線國家到2020年每年基建需求為0.91萬億美元。測算方法二是對標日本、韓國、墨西哥、巴西四國城市化進程中建筑業占GDP比例,由該比例以及IMF對沿線各國未來5年GDP的預測,可算得未來5年沿線國家累計建筑市場容量為4.8萬億美元。方法三是對標中國70、80年代基建投資占GDP比例,由該比例以及IMF對沿線國家未來5年GDP的預測,測算出未來5年沿線國家基建需求為5.8萬億美元。綜合三種方法,預計未來5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基建需求達5萬億美元。
“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大建筑公司在“量”上能起到一定貢獻。
日本在80年代通過“走出去”輸出本國過剩產能、擴大對外投資的戰略模式與“一帶一路”有著相似之處。
借鑒日本80、90年代援外貸款占我國基建投資的比例,我們假設沿線國家未來5年潛在基建需求中有25%能轉化為中國訂單。我國8大上市建筑企業能拿到中國訂單的27%,則對應675億美元的訂單,約為4212億元,占其2013年合計營收的16%。
投資建議:
綜上,我們的結論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未來5年累計基建投資需求達5萬億美元,平均每年為6.24萬億元,占14年我國基建投資的56%;該戰略的持續時間長,至少是未來15年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規劃。“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大建筑公司能有一定的收入貢獻,未來5年平均每年的海外貢獻占我國8大上市建筑企業2013年總收入的13-18%,從而使海外總體收入占比提高到19.2%左右。
雖然“一帶一路”戰略能帶來的增量收入有限,但需要注意其背后的邏輯。“一帶一路”無疑是我國政府重點推進的國家戰略,大建筑公司作為戰略的執行者,必然將承接相關基建工程。但是,這些公司目前的資產負債率太高,繼續承接大型項目會使其面臨比較大的經營壓力。因此,大建筑公司開始積極調整,進行權益類的融資(例如增發、分拆上市)。融資成功后投資者對業績的要求使得它們有巨大的動力去改善自身業績。要知道,建筑企業最不缺的就是利潤,只是缺少利潤釋放的理由,目前一兩個點的凈利率在業績釋放動力出現后超預期提高實在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