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再被曝光的企業失信行為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老賴榜單,屢現報端的負能量事件傷害著公眾對一個行業的信任,也揮霍著企業的信用。
當建筑裝飾行業進入充分競爭時代,利益誘惑越來越多地影響著這個市場時,“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理應成為行業戒律。重諾守信的行業生態一旦被破壞,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獨善其身。
其實,建筑裝飾行業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行業信用體系的建設,并把良心工程和精品工程作為百年大計貫徹始終。正如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會長李秉仁指出的,工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和靈魂,也是誠信建設成果的體現,恪守質量誠信任,履行社會責任,是建筑企業的崇高使命,也是工程建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建筑裝飾行業作為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提高建筑裝飾工程質量,建立健全建筑裝飾行業信用體系,不僅有利于行業的創新升級、可持續健康發展,也有利于裝飾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交流與合作,樹立國際品牌與聲譽,提升我國建筑裝飾行業的國際影響力。在剛剛閉幕的建筑裝飾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大會上,除發布了2014年度第一批全國建筑裝飾行業信用評價結果外,還發布了《建筑裝飾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指導意見》和《建筑裝飾行業誠信公約》,再次向全社會表明了建筑裝飾行業對誠信建設的決心和信心。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的信用評價工作始于2007年,A級(及以上)信用企業在引領行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又有200多家裝飾企業參與信用評價工作。去年11月實施的《建筑裝飾行業企業信用評價標準》首次引入了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作為相關評價報告的技術支持單位。目前,建筑裝飾全產業鏈上85%的企業都參加了中國建筑裝飾協會開展的信用評價活動,且參評企業的運營效率等指標均遠高于建筑裝飾行業和上下游相關行業平均水平。
不同于建筑行業,建筑裝飾行業具備輕資產屬性,因此對相關企業的信用評價更側重于其財務狀況和管理水平,企業規模并不是決定因素。進行信用評價就相當于對企業的組織架構、資金狀況、財務報告等做一次診斷,讓信用既成為指導建筑裝飾企業行為方式的核心價值觀,又成為其規避經營風險的有力武器。
李秉仁這樣評價信用建設對于建筑裝飾行業發展的意義:“互聯網經濟的飛速前進、資本市場的良好運作,都為建筑裝飾行業的創新升級提供了更多可能,而這一切要取得成功,就必須以信用為基石。”
近年來,國家對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視不斷升級。今年6月,國務院正式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提出企業要進行誠信管理制度建設,加大誠信企業示范宣傳和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力度,引導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感,并明確將工程建設、招投標等與建筑裝飾行業密切相關的領域列為需要加強信用建設的重點領域;9月,住建部下發《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方案》,國家層面的工程質量治理行動正式啟幕,這是建筑行業加強質量誠信自律的戰略性舉措。
信用建設不僅是建立一種約束機制,同時也是建立一種創新機制。在現代商業社會,無論監管體系完善到何種程度,都不可能做到在每個生產環節安裝一雙時時緊盯且能鑒別的“眼睛”。因此,把建筑裝飾行業生產經營者納入信用建設體系,讓敬畏成為一種常態,“百年品牌”才有可期之時,企業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