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業主來說,毛坯房交付之后“如何裝修”便成了頭等大事。從墻面的粉刷,到廚房的設計,事無巨細都要一一來過。在此之前,還少不了一番對毛坯房的改造,“拆墻、砌墻、換窗”……裝修不息,折騰不止。
殊不知,當前我國大量建設毛坯房,導致業主需要進行二次裝修,這一過程帶來了巨大的污染和浪費。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行業發展部測算,住宅裝飾裝修平均一戶可能產生兩噸垃圾,其中有85%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全年如果有2000萬戶進行裝修改造,一年有4000萬噸垃圾污染環境。二次裝修問題,是我國建筑能耗高于國際平均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據調查,我國目前建筑活動造成的污染約占全部污染的三分之一。
面對毛坯房裝修的嚴重污染和浪費,裝修已越來越多地困擾廣大置業者,而政府的決策和市場反饋的信息已表明,住宅精裝修售賣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據了解,與傳統設計與建造方式相比,由于是統一批量施工,全裝修房的成本會明顯降低,污染和浪費大大減少,更符合健康、安全和環保的要求,是推行綠色建筑的重要部分。
早在半個世紀前,國外就已開始推行商品住宅全裝修模式,目前已發展到較為成熟的階段。以日本為例,日本的住宅全裝修始于20世紀60年代,由于建筑和裝修的水平跟不上急速增長的住宅需求,日本采取了從建筑到裝修的一體化流程,由開發單位統一施工,大大提高了質量和效率。在這一過程中的一大特點是,日本對整個住宅建設到裝修都實施工業化生產、批量化完成。
美國在全裝修和住宅產業化方面也具有較高的水平,其方式與日本相似,都是采用標準化生產,進行產業化轉型,并注重個性化的打造。
在歐洲,全裝修也已經在新建住宅中十分普及。歐洲人較為倡導簡單裝修,僅要求完成房屋的基本裝修和設備布局,剩下的部分主要都靠業主自己進行的“軟裝”,例如家具、窗簾、地毯、桌布、藝術品、鮮花等物品,來增加房屋的美感和個性。
相比國外,國內的全裝修起步較晚,2002年7月,建設部頒布的《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實施細則》明確規定,推行裝修一次到位的根本目的在于:逐步取消毛坯房,直接向消費者提供全裝修成品房。
直到2008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再次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住宅裝飾裝修管理的通知》,指出鼓勵和推進一次性裝修住宅,落實裝修人、裝修企業和物業服務企業等住宅管理單位的責任。
在政策鼓勵下,不少城市也開展了全裝修的試點。包括北京、廣州、廈門、沈陽、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城市,都提出進行新建住宅全裝修試點,全裝修住宅的占比也在逐年提高。如2006年上海的精裝修房數量就已經達到1000多萬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區的精裝修房比例基本超過40%;到2010年,深圳市民買到的商品住宅都是經過精裝修的;而在杭州,2013年在建、在售的商品房開發項目中,全部或部分為全裝修的,所占的比例也已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