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江蘇省宿遷市召開綠色建材產業發展調度會,進一步推動綠色建材產業發展。宿遷市長王天琦要求,相關責任部門要明確分工,狠抓落實,加快集聚,大力推進綠色建材產業發展。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針對綠色建材在當地投資和服務召開的協調會、調度會,還有河南汝陽、安徽馬鞍山、天津靜海等地政府。這表明,各地政府正在新一輪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中,把綠色建材當作替代傳統產業的新興產業優先發展。同時,綠色建材產業園區的建設也已呈現了政府支持下的產業化、基地化。
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據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除了地方層面,近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建材業兩化融合工作座談會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潘愛華透露,今年我國將鼓勵有關地區規劃建設綠色建材產業園,以此抵消和化解產能過剩帶來的矛盾,同時提升建材生產環節的信息化水平。有消息說,國家相關部委擬在全國規劃布點建設一批“綠色建材產業集聚示范區”,完善綠色建材產品標準和認證體系,并在財政和技術方面提供支持。
為了抓住這次轉型機會,宿遷去年就以快速跑的主動姿態,專門出臺了加快發展綠色建材產業的實施意見,提出重點發展綠色建材產業、綠色建材先進裝備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并推出相應扶持政策,吸引綠色建材企業落戶,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宿遷市發改委主任王敏表示,計劃到2015年,宿遷綠色建材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到2020年,建設成為“國家級綠色建材產業集聚區”。
隨著各地政府推進綠色建材基地化、產業化步伐的加快,一些有識之士也對發展這一產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劉衛高、張秋香分別提出支持綠色建材產業加快發展的建議。劉衛高的建議:一是建議建設一批綠色建材產業集聚示范區;二是建立完善綠色建材產品標準和認證體系;三是建議設立國家綠色建材發展專項資金。這基本上與國家層面和地方政府的想法相吻合。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綠色建材將有兩萬億元市場需求。預計未來3到5年,光是聚氨酯保溫材料在建筑領域應用比例就達30%至40%。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負責人也表示,中國對既有建筑門窗改造形成的市場份額將接近1000億元,特別是目前各大城市紛紛出現霧霾天氣,粗制濫造的門窗助其肆虐。因此發展封閉性能好的門窗迫在眉睫。業內人士認為,節能門窗可降低空氣滲透熱損失,提高氣密、水密等物理性能,可減少霧霾天氣對室內空氣的污染。
但目前一些地方在發展綠色建材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地方政府還沒弄清綠色建材的概念和內容,還沒跳出落后產能的圈子,即便是引進也是“照貓畫虎”。
針對這些問題,王天琦認為,地方政府要想發展好綠色建材,必須先確定重點發展目錄,高標準制定產業發展計劃,圍繞龍頭企業、技術先導型企業、市場高占有率企業、產業鏈完整配套企業、外資企業制定具體行動方案,確保綠色建材在快速跑的同時,高起點、高標準發展。
上下游產業鏈合成發展
這方面,政府與企業的一些想法不謀而合,近日,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在河北卓達集團舉行掛牌儀式,這標志著卓達啟動的綠色建材產業化貼緊了國家的產業政策。卓達集團常務副總裁張建平表示,發展綠色建材既是對企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也是地方經濟的重大戰略轉型。
據了解,卓達發展的綠色建材以煤矸石等工農業廢棄物及建筑垃圾為原料,產品不含苯、甲醛等有毒物質,能恒久釋放負氧離子,擁有低碳、阻燃、抗震、無限可塑等特性。同時,其模塊化整體房屋將建設工期縮短至傳統建筑的1/5,且生產過程不產生污染,真正實現了低消耗、零排放、高效率。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萍認為,各地發展綠色建材應該與建筑工業化、住宅產業現代化的推進同步開展、協同作戰,這樣才能將建筑材料生產與建筑業的綠色發展結合起來,使上下游產業鏈合成發展。
目前,各地政府正在加大強制性推廣力度。宿遷市規定,政府性投資項目必須以市場換投資方式強制落實,非政府性投資項目以優惠政策來強制推動。
王敏也表示,“政府支持綠色建材發展,與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不矛盾。我們要正確處理政府權力‘減法’與市場活力‘加法’關系,安排專業人員,把工作任務與相關產業、具體項目掛鉤,更大力度地推進綠色建材產業的招商引資,同時優化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