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即將實施,不僅意味著住宅精裝修將按照嚴格的標準進行驗收,還利于建筑裝飾企業成品化的發展。
住建部于今年6月發布的《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下稱《規范》)將于12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中國住宅精裝修領域將結束多年有專業的施工標準無專門驗收標準的尷尬境地。
精裝修亟待《規范》
買房子送裝修、讓業主拎包入住,人們對這樣的口號并不陌生。如今,越來越多的住宅項目選擇成品房附贈精裝修的交房模式,更有購房人看中精裝修房省事、省時、省力等多個優勢,在購買中越來越傾向于選擇成品房。
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總經濟師王本明估計,我國每年成品房的銷售額大概有六七千億元。目前,在一線城市成品房的普及率較高,精裝修工程有利于建筑裝飾企業成品化發展,精裝修所體現出來的成本、質量、時間、健康等價值優勢正在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因此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在一線城市的中心區域,住宅精裝修每年以20% 的速度遞增,特別是具備實力的開發商建設的項目,基本上是精裝修的成品房。
全裝修已成為未來商品房市場的大勢,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已經達到較高比例。然而,精裝房完工之后,以什么標準來驗收,是困擾業內很久的難題。
目前,我國關于住宅工程質量驗收的標準主要是《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和《住宅工程初裝飾竣工驗收辦法》,前者由于未對公共場所的施工和家庭裝修的要求進行具體區分,規范范圍過大、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后者只適用于毛坯房的驗房標準,該標準套用在精裝修房上顯得“捉襟見肘”。因此,伴隨著精裝修住宅的市場份額逐年遞增,精裝修房屋的質量問題卻層出不窮,屢見于報端。
《規范》重在實踐與參與
作為《規范》編審組的成員,王本明諳熟《規范》的編制過程和主要特點。
“編制工作始于2010年,參編單位包括國內幾家建筑裝飾行業龍頭企業、材料生產企業及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陣容十分強大。”王本明告訴記者,“經過意見收集、調研和論證,反復修改形成送審稿,2013年6月,《規范》問世,與2001年出臺的專業施工標準《住宅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規范》形成了緊密對接,至此,與住宅裝飾裝修的配套規范不再有空白地段。”
王本明介紹,《規范》內容比較全面。全書一共有20章,包含墻面、廚房、衛浴、地面、防水、墻飾面、樓地面飾面、智能化工程、通風和空調、門窗等分項驗收規范,將成品住宅工程的各個方面都囊括其中。
“由于土建工程的質量不僅會影響裝修量,也會影響裝修質量,所以《規范》明確裝修以前必須要進行交接驗收,分清土建和裝修的責任;《規范》還明確住宅成品房裝修,一定要以戶為單位進行驗收,一套一戶為一個檢驗單元,在每個檢驗單元里,對各個功能區進行檢驗。”王本明說。
王本明認為,《規范》 在創新的地方有重要突破,特別強調實踐性和參與性,《規范》參與性強,附錄包含著一系列的表格,包括土建部分的施工內容、施工質量、室內凈高和凈距等,用戶可以直接下載,使用方便。
待破解的難題
有了能夠制約開發商和施工方的新標準固然好,但是標準是否能貫徹,一直是消費者的心病。王本明表示,《規范》具有強制性條文,國家將按照新標對相關行業、企業和個人進行規范管理,重點是業主能以《規范》為依據進行維權。
“所有住宅室內裝飾工程的設計標準不能低于《規范》,這給住宅裝飾裝修工程劃定了底線,對規范設計、規范選材、規范施工工藝,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將推動成品房裝飾市場的進一步發育和完善。”王本明說。
雖然《規范》有針對性地對精裝修施工提出了眾多要求,但是由于涉及過多施工方面的專業術語,更有消費者擔心能否獨立完成驗收。另外,消費者還顧慮,家裝新標準對施工技術、細節和質量等方面的嚴格要求和強制性驗收,會否提升家裝的成本,促使裝修價格上漲?
“在施工技術和細節方面的要求,多數大型房企早已做到,對于正規企業而言,《規范》更多的是起到指導和規范作用,因此新標準不會影響裝修價格。”王本明表示,“《規范》施行后,將對達不到施工工藝和施工規范要求的裝飾公司形成倒逼,促其提高業務水平或退出家裝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