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合唱協會理事長田玉斌、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李培智、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智穎文、著名指揮家陳光輝、陳國權、孫蔭亭、陳家海、鄒躍飛等8名在中國合唱界享有盛名的重量級人物,接受了中裝新網記者的專訪。針對正在進行的中國劇院建設與運營狀況調查,合唱協會的各位專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作為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中國合唱協會田玉斌會長認為劇場最重要的技術指標就是它的聲學效果。在正規的合唱比賽中,演唱者是不允許使用麥克風的,而臺下所有的聽眾應當能夠欣賞到演唱者歌聲的細微變化,這就對劇場的聲學設計提出了極為嚴苛的要求。著名指揮家陳國權、陳家海等也表示,一個聲學設計合理的劇院,整個空間在演出中會與演唱者產生協調共振,生成很強很好聽的泛音,對歌聲起到修飾作用。因此,在合唱界的權威專家眼中,聲學設計的合理與否,是衡量一個劇院好壞的、至關重要的標準。
田玉斌:劇場的聲學設計對演出至關重要
田玉斌
田玉斌,現任中國合唱協會理事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男中音歌唱家、聲樂理論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我作為音樂工作者,最看重劇場的聲學效果。因為無論是哪一種表現形式,音樂演出都需要一個音響效果很好的劇場。應該說現在音響效果很好的劇場有很多,比如國內的音樂廳里,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中國音樂學院的國音堂,包括世紀劇院,這些在北京地區都屬于音響效果比較好的,不用借助擴音器就可以演奏演唱。
對于劇院的建筑和裝飾方面,現在好的劇院太多了,到處都有很現代化的劇院。最讓人向往的就是國家大劇院了。從外觀上看就很氣派,設計上非常的不同凡響,整體設計和里邊三大劇場的布局,都符合國家大劇院作為標志性建筑的形象。但是國家大劇院劇場的座椅挨得過近,一坐下膝蓋就頂著前面的座椅靠背,讓人出入也不方便,我認為設計很不合理。此外,我認為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音響也不理想。
很多改造過的老舊劇院如今音響效果也是不錯的,像北京天橋劇院的改造就很成功。北京音樂廳原來老的音樂廳音響就非常好,現在重建了效果也不錯,但比起原來老的音樂廳要遜色一些。
國外好的劇院就太多了,尤其是從音響方面,他們的大劇院或音樂廳都非常棒。作為歌劇院和音樂廳,跟人家相比,咱們以前確實比較落伍,不過現在很多好的劇場在硬件方面已經可以和國外媲美了。這在以前是沒法比的,歐洲很多劇院都是上百年歷史,像法國凡爾賽宮路易十四時期建的劇場的那個規模、那個音響都很棒!
更多閱讀:推進專業建設 探索大劇院可持續發展——中國劇院建設與運營狀況調查暨“中國十大劇院”評價活動即將啟動